農藥之毒已經成為茶產業必須持續攻克的一個難點,更是中國茶業復興必須跨越的一個尷尬點。央視曝光信陽“農藥茶”事件之后,“農藥茶”再一次成為茶葉界和全社會關注的熱點。
據報道,2012年中國產茶約175萬噸,出口31萬噸,同比下降2.82%。來自中國食品土特產進出口商會的分析認為,因農藥殘留檢測問題,出口到歐盟、日本的茶葉數量逐年減少。當年,中國出口到歐盟的茶葉量為40863.8噸,同比下降5.2%;出口到日本的茶葉量為17319.9噸,同比減少4.3%。
今天,每日經濟新聞《茶葉稀土含量超標 外資巨頭在華采購難》發文稱,英國聯合食品集團大中華區總經理蘇志杰近日在接受記者采訪說,由于農殘超標、可追溯系統缺失等問題,公司去年在世界最大的綠茶生產國——中國的采購量不到其全球采購量的20%,采購成本高企導致中國區在其旗下擁有300多年歷史的川寧茶企業利潤貢獻率尚不足1%。
很顯然,中國茶葉行業要準備打一場與農藥之毒的戰爭,也即是茶葉與毒藥的戰爭,簡言之,中國茶葉行業要打一場“毒戰”。“毒戰”是個熱點,大家耳熟能詳,因為香港著名導演杜琪峰執導的第一部內地公安警匪題材的緝毒電影,正是《毒戰》,其中國內地票房收入達到了1.5億元。
相對于《毒戰》電影中的“緝毒之戰”,中國茶葉行業要打贏的這場“毒戰”,雖然沒有電影中短兵相接的驚悚,沒有電影中瞬息萬變的驚險,也沒有電影中槍林彈雨的血腥,但是,中國茶葉行業的“毒戰”并不簡單,也并不輕松,其涉及面更廣,涉及人群更多,至少要從兩個層面做起。
第一,千金難買心中愿,只有制茶者和賣茶者心中不愿使用毒藥,中國茶葉才能徹底遠離毒藥。江山易改本性難移,怎樣才能讓制茶者和賣茶者不愿意使用毒藥呢?唯有戰勝制茶者和賣茶者心里的“毒藥”,打贏心理上的“毒戰”,制茶者和賣茶者才會打心底里放棄毒藥。
心中有毒,毒遲早會發作,當事人遲早會做出有毒的事情,打農藥只不過是其中之一而已。打個簡單的比方,下水道里如果流出了干干凈凈的清水,那一定是個“奇跡”,自來水管道如果流出了污水,那一定是個“事故”。希望心中有毒的人不打農藥,比下水道里流出清水還難。
來源:第一茶葉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