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夏雨水少、光照足,我市葡萄種植迎來豐收年。但不少葡萄園主卻開心不起來:本地葡萄產量大幅提升后,面臨著量增價跌、滯銷的困境。記者了解到,雖然我市各地葡萄園都開展了采摘游、辦葡萄節等方式展開銷售,結果卻不盡如人意。
探訪——豐產未必豐收
興化市西郊鎮興沙公路旁,在路邊可以看到20來個太陽傘一字排開,傘下全是葡萄攤。
“豐收的果實沒能變成鈔票妥妥地放進腰包。”西郊鎮鄭朱村葡萄種植戶劉禮平苦笑著說,前幾年,一到8月份,周邊市民就紛紛上門采摘,銷路根本不用愁。今年雨水少,光照足,葡萄產量高,口感甜,“高溫也斷了財路,天這么熱,誰還愿意到這里采摘游玩呢。”
葡萄成熟后上市期特別短,不及時采摘就會爛掉。劉禮平心疼地說,持續高溫下,他種植的5畝葡萄田里,有不少熟透的葡萄,因沒人采摘掛在藤上壞了。
據悉,該村往年葡萄銷售主要有兩種情況,一大半葡萄被當地水果批發商收購,一小半供游客上門采摘。由于產量高,加之產品扎堆上市,當地果農不得不低價銷售,近期上市的藤稔葡萄每斤僅售3元,比去年便宜了兩元。
難題——“遍地開花”同質競爭
馬橋葡萄、印達葡萄……近年來,泰州本地的葡萄園層出不窮。據統計,目前,泰州的葡萄種植面積達到兩萬多畝。
各地紛紛辦起葡萄節,不少葡萄種植戶也推出了采摘游活動。
8月份以來,記者就參加過兩次不同地點的采摘活動,都是“去了就摘,摘完就走”,偌大的葡萄園附近,除了飯店,沒有其他農家樂項目,有的甚至連遮陽棚都沒有。“葡萄好吃,但葡萄園不好玩”,已經成了很多采摘客的共同感受。
高港一家葡萄園今年舉辦采摘節活動,盡管葡萄品質很好,但游客依然不多。該葡萄園負責人表示,預計今年至少要有50噸葡萄爛在地里。
各級政府也為葡萄銷售絞盡腦汁。縱向看,最初是吆喝叫賣葡萄,現場銷售,到如今大打“采摘牌”,發展“農家樂”經濟,各地葡萄采摘游的主題和整體水平都有提升。但橫向一比較,同質化競爭激烈,缺乏個性特色,全市沒有一家葡萄節能夠成為品牌節慶。一些葡萄節甚至步入“首屆轟轟烈烈,來年冷冷清清,第三屆偃旗息鼓”的節慶怪圈。
支招——采摘游可“捆綁”組合
來源:江蘇農業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