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19日,北流市塘岸鎮塘肚村十四組的一場大水,把黃永海的幾個魚池淹沒沖毀,他的所有種魚、魚苗以及魚池設施損失殆盡,他變得一無所有。
這次大水帶給他的創傷遠不止此,妻子在此時和他離了婚,他們結婚才半年多。
類似的坎坷經歷,在近11年來不停出現,反復考驗著黃永海。
2002年,黃永海初中畢業,開始鉆研繁育泥鰍苗。“以前我們這里很多野泥鰍,抓去賣兩三塊錢一斤,后來抓的人越來越多,魚也就越來越少,價格也不斷上漲。”黃永海認為,只有人工繁育出泥鰍苗,才能提高產量。
“我不是富二代也不是官二代,所有的事都得自己去做。”繁育魚苗需要投入資金,黃永海前往廣東打工,掙了一點錢后就回家鉆研繁育泥鰍苗,但是最后出現的結果都是繁育的魚苗出現死苗。
繁育沒有成功,投入的錢也打了水漂,黃永海于是再次去廣東打工掙錢,然后再回家繁育魚苗,11年來如此反復多次。
沒有養殖經驗,沒有任何的繁育技術,為何不去其他的繁育場學習繁育技術?“種苗的繁育技術是核心技術,沒有人會輕易教給你,只能靠自己去摸索。”黃永海曾去過多個泥鰍苗繁育場考察。
2010年,黃永海成功繁育出泥鰍苗,然而,厄運再一次來臨,大水將他的魚池沖毀。“那時候心灰意冷,發誓永遠不再踏進這個行業。”迫于生計,黃永海只能再去廣東打工。
1983年出生的黃永海,面容比同齡人要滄桑許多,村里的同齡人都出外打工,“敗家仔”,村里的一些人背地里這樣說他。
黃永海和叔叔去年回到村里,共同建起了現在的這個泥鰍苗繁育場,今年4月的大水沖垮魚池后,黃永海堅持一磚一瓦把魚池再壘起來,近期已經陸續賣出去了多批魚苗。現在黃永海準備擴大繁育規模,提高魚苗產量,爭取早日把背負的十幾萬元債務還清。(幼南)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