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大洼水產養殖業若要健康有序、可持續的全面發展,單靠本地區的奮發圖強還不夠。如何打破空間阻礙,促進更廣闊區域間的技術交流互助,提高水產養殖戶收益,是大洼縣漁業協會在過去的時間里不斷上下求索的過程。
近日,一場匯集各省市縣科協、水產協會128名代表的全國科普惠農水產養殖技術協作網成立大會在大洼縣召開,民主選舉大洼縣漁業協會為理事長單位,盤錦光合蟹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曉東為理事長。科普惠農水產養殖技術協作網的建立旨在加強技術與信息交流,促進橫向聯合與協作,增加農民收入,對推動建立“科普惠農興村”長效機制具有積極作用。
腳踏實地干工作,全心全意做服務是大洼漁業協會當選理事長單位的重要原因。這一點透過前些年開始的科普惠農工作就可見端倪。“這個服務站就是我的學校,工作人員都是我的小老師。”唐家鎮村民李學民從事水產養殖業已有20年,“過去看見魚塘漂著魚就發懵,不知道什么原因,更不知道怎么辦,只能干著急,現在好了,甭管什么時候只要一個電話打到這,準保專業的技術員馬上趕來找出解決的辦法。”小小的服務站既是為水產養殖戶排憂解難的“貼心人”,又是普及科學技術的“大講師”。各服務站利用現有科普教育陣地和培訓設備,采取集中講授和現場觀摩相結合的辦法,舉辦水產養殖技術培訓班,技術人員還經常深入農戶、塘口開展面對面技術指導,全年提供上門服務,發放科普資料。近年來,大洼縣漁業協會逐步發展完善,通過“協會—服務站—基地”的經營模式,不斷創新科普惠農途徑,帶動1萬多戶農民致富。
來源:盤錦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