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來,省高寶邵伯湖漁管辦邊查邊改,即知即改,針對領導干部脫離群眾、機關與基層工作脫節的問題,制定出臺了《領導和機關干部下湖蹲點制度》,并由領導干部帶頭執行。從8月2日開始,領導班子成員帶著生活用品、冒著高溫分別到基層蹲點,以普通漁政員的身份參與漁政管理,并結合“三解三促”、“登船入戶”等活動,深入漁村和漁民中調研。
下湖蹲點體察實情。蹲點的領導與一線漁政員吃在一起、住在一起,一起查湖、一起辦案,扎到最基層系統地了解漁政員的工作生活情況,了解漁民的生產生存狀況。主任陳日明在一大隊蹲點,早晨5點多到碼頭,趕在漁貨交易時了解捕撈產量情況,并到養殖塘口挨個找漁民交談,了解今年的投放情況,目前的長勢以及生產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副主任景曉濱在二大隊蹲點,凌晨3時與漁政員一起下湖巡查,處理違法案件。副主任索維國在三大隊蹲點,晚上8時出發查湖,直到深夜。副調研員陳菊娟在四大隊蹲點,到定點調查戶船頭和漁民一起算收支細賬,并與大隊漁政員座談交流,征求對內部管理、制度建設和提高績效方面的意見建議。在共同的生活和工作中,蹲點的同志更深地體會到一線漁政員工作和生活的辛苦,拉近了彼此的距離,增進了感情。通過蹲點與漁民群眾交流的時間更長、接觸的漁民更廣、了解的情況更多,密切了漁政和漁民的關系。
下湖蹲點破解難題。高郵市界首鎮永安村在全湖村一級中養殖面積最大,但養殖效益并不高。陳日明與永安村的干部群眾經過座談分析,一致認為影響養殖效益的因素有養殖區小而散、技術落后、產業水平低等,應當按照現代漁業發展要求,對養殖產業轉型升級,通過對養殖水面的流轉集中和改造,引進先進養殖技術、現代企業管理技術和資本投入,實現生產規?;?、設施景觀化、模式生態化、經營產業化。永安村干部精神為之一振,表示要立即開展動員工作。金湖縣部分養殖漁民反映養殖面積影響柴油補貼的問題,并多次到鎮政府上訪。索維國下湖蹲點的第一件事就是協同地方組織與養殖漁民代表見面,聽取漁民的反映,解答漁民的疑惑,回應漁民反映的問題,化解了矛盾。
下湖蹲點幫帶隊伍。漁政大隊是漁管辦的窗口,大隊工作是漁管辦全部工作的基礎,大隊的執行力、戰斗力如何至關重要。領導下湖蹲點期間,與漁政大隊干部和漁政員促膝談心,談工作、談思想,在熟悉基層情況的同時,也把自己積累的工作經驗傳授給基層干部特別是年輕同志。陳日明對一大隊的同志重點談了湖區漁業管理的實踐中漁政員如何增強執法辦案的能力、服務群眾的能力、做群眾工作的能力和團隊協作的能力。其他領導也與漁政員一起分析了影響大隊工作績效的因素,并逐一探討了解決的途徑和方法。
來源:江蘇省海洋與漁業局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