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全面了解我市水產種業發展情況,杭州市農業局陳品南副局長帶領市局漁業處、市水產技術推廣總站相關人員,分別于8月21日、8月26日、8月29日,赴淳安、建德、蕭山、富陽、余杭等地,調研常規魚類、中華鱉、“杭鱧1號”、泥鰍等品種苗種場生產情況。
陳品南副局長通過實地察看、開展座談等形式,調研了苗種場的基礎設施、經營情況,及各地的苗種發展情況、存在的問題,并探討了下一步發展思路。目前,我市已建成國家級原良種場2家、省級水產良種場9家,但主要集中于中華鱉(日本品系)(已建成國家級良種場1家、省級良種場6家),像常規魚類、南美白對蝦、烏鱧、青蝦等在杭州漁業中占有較大比例的品種,除建有國家級三角魴原種場1家、“杭鱧1號”省級良種場2家外,其它的都還是空白。從產業的長遠發展考慮,我市在水產種業體系建設方還面臨諸多困難和問題:一是種苗生產基礎設施薄弱,有的孵化設施已沿用三十多年;二是種質退化比較嚴重,資金不足導致親本老化或近親繁殖;三是技術更新不快,且常規魚類苗種效益低下致使技術力量后繼乏人;四是苗種體系建設不健全,市級苗種場建設缺位。
陳品南副局長認為,水產種業是水產養殖發展的基礎和重點,下一步要積極促進種業的生產發展,以保證我市水產養殖業的持續健康發展。一是加強領導,出臺扶持政策;二是加大投入力度,夯實種業基礎;三是加快科技創新,提高苗種質量;四是健全制度,強化監督管理。
杭州市農業局 漁業處
來源:杭州市農業局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