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愛吃蝦的陳姨幾乎隔三差五都要到市場買蝦,今年來她發現了一個怪異的現象:花同樣甚至更少的錢,籃子里的蝦卻多了一半,只是蝦的個頭越來越小了,以前一斤蝦三四十尾,現在有五六十尾。
陳姨喜愛的那種蝦學名叫南美白對蝦。
不是蝦農急躁,為了賺快錢就把還沒 “成年”的對蝦撈起出售。他們心里最清楚:相比個頭小的對蝦,大對蝦肯定能夠賣個更好的價錢,只是他們確實“等不起”,甚至不敢等到對蝦們 “成年” 那一刻再上市,因為等待的結果或許就是對蝦病變全軍覆沒的慘狀。據漁業部門統計,今年以來,全市收益蝦農不足兩成。
蝦之殤,從去年至今,陰霾揮之不去!
上半年全市盈利蝦農不足兩成
由于受天氣、水質、種苗、藥物等影響,我市13 萬畝的南美白對蝦病害嚴重,有些鎮區幾乎全軍覆沒,能夠賺錢的蝦農鳳毛麟角,很多蝦農感慨能保本已是萬幸。去年全市對蝦養殖戶虧損者超過八成,今年以來,全市盈利蝦農不足兩成。
夏日月色下的南美白對蝦養殖區,顯得特別寂寥,除了隱藏在草叢和溪澗邊不知名的昆蟲無規律地發出微弱的鳴叫聲外,就只能聽到池塘里增氧機發出的持續枯燥的咕咕.音了。
胡炳祥是港口鎮宇豐養殖場的老板。自從去年投資該養殖場以來,他和妻子就在池塘邊“安營扎寨”,在鐵棚搭建的簡陋房子里吃喝拉撒,每天24小時守護著300畝池塘,看看水質有何異常、池塘是否缺氧、對蝦狀態如何,下半夜也需要巡查,通常一遍下來,一兩個小時少不了。
胡炳祥說,現在水產養殖越來越難了,因為莫名的蝦病等接踵而來,大意不得。
胡炳祥可謂出生在“養殖世家”,上世紀80年代初,其父親就在神灣鎮養殖四大家魚和羅氏沼蝦,自小的耳濡目染,胡炳祥對魚蝦的養殖有著特殊的感情。大約5年前,一直希望在養殖領域有所作為的胡炳祥躍躍欲試,開始試養羅氏沼蝦。經過幾年的摸索,積累一定經驗的胡炳祥去年決定在港口鎮承包池塘進行南美白對蝦養殖,他以每畝每年2500元的價格租下了300畝地,合同10年,大半年的挖塘和改造后,去年10月開始正式養殖100畝魚和200畝蝦。
來源:中山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