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旱災過后,行走在浙江鄉野,田地正從枯萎中恢復精神,農民們早已在莊稼叢中忙碌。今年大旱,會不會影響全年的收成?前期的損失,有沒有辦法補救?今后農業發展的路,該怎么走?本報記者深入鄉村,傾聽農民的心聲。
題:記者走進浙北山村,傾聽農民的災后心聲——石英村里問茶情
高溫旱情解除,浙江大部分地區的田間山頭,逐步恢復生機。
8月29日上午,得知鎮里的農技專家又要下來,長興縣林城鎮石英村種茶大戶董行全、張相華,早早來到村部等候。他們迫切想要咨詢三個問題:一是茶樹的枯枝已長出新芽,是否還有必要修剪;二是若明年再現嚴重高溫旱情,該如何應對;三是除了種茶,是否還有更好出路。
在這輪旱災中,長興全縣10.13萬畝茶園,受災56700畝,絕收3300畝。石英村村支委戴洪順感慨地說:“看來,茶農想捧好這只‘金飯碗’,得下更多功夫了?!?/p>
林城鎮農辦主任張駿、農技專家魏振輝到來后,小小的村部會議室,瞬間變得熱鬧起來。記者坐在一旁,認真記錄了他們之間的對話。
最大困難是沒有穩定水源
董行全:早上去看了茶園,幾輪降雨過后,茶樹開始變綠,心情輕松很多。前陣子日夜從山下的水塘翻水澆灌,盡管很焦慮、很辛苦,但茶樹還是保住了。不過,最大的困難是,沒有穩定的水源。
張相華:聽說旱災可能頻繁發生,我們不能沒有長遠考慮。董行全說得對,我們自己會儲備高壓水泵,也不怕辛苦翻水,但關鍵是要有水源。
張駿:長興不缺水,光石英村就有水田7000多畝,這輪旱災也沒受到太大影響。但茶樹大多種在低丘緩坡,無法直接從平地水渠引水。就在周一,我們和水利部門、村干部去踏看了石英村的荒廢山塘。這些山塘要是重新利用起來,應該能為茶山供水。
戴洪順:長興多年風調雨順,我們可能忘了農業水利“養兵千日用兵一時”的常理。村兩委不久前商議,下半年要對茶山附近3個荒廢的山塘進行整修,恢復和增加它們的蓄水能力。預計3個水塘修好后,能有13萬立方米的蓄水。
張相華:太好了,我們求的就是水通、路通、電通。董行全的40畝茶園、我的80畝茶園,不光是兩家的全部收入來源,春天采摘季時,還會請200個采茶工。連70歲的本村婦女,20天時間,就能賺到2000多元。
來源:第一茶葉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