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補足水生生物物種資源,改善漁業生態環境,增殖和保護境內漁業資源,進一步增強全社會保護漁業資源與愛護環境的意識,促進全縣漁業經濟健康穩步發展。近年來。昌寧縣水產部門立足自身資源優勢,積極向上爭取項目資金,開展增殖放流,有效保護水生生物多樣性。
增殖放流是向公共水體人工投放活體水生生物、主動增殖資源的過程。開展漁業增殖放流活動是生態環境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養護漁業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有效手段,是關愛生命,尊重自然的體現。是一項造福社會,惠及子孫后代的事業。2009年,該縣水產站利用小灣電站下閘蓄水后,全縣淹沒區面積為48.22平方公里,在本縣境內瀾滄江段和黑惠江段的回流,給昌寧縣提供歷史上面積最大、海拔最低、生態環境最好的淡水江、湖漁場資源的機遇,與云南小灣生態漁業有限公司合作,向小灣庫區投放青、草、鰱、鳙、鯉等各種魚苗魚種,由小灣公司出資50多萬元,縣水產站科學投放2600萬尾夏花魚種到小灣庫區,短短3年,小灣庫區漁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有目共睹——截止2012年底,小灣庫區養殖面積72330畝,養殖產量2386噸。“這兩年,小灣庫區漁場魚的數量和種類都增多了,一些稀少的土著魚也比過去更常見到。”這是昌寧縣小灣水電站庫區漁場當地漁民向我們說起增殖放流給瀾滄江流域庫區漁業資源帶來好處的大實話。
為保護物種多樣性,實現生物資源的可持續發展,近年來,該縣水產部門緊緊抓住昌寧境內水電站、水庫設施的大規模建設,流域水域生態環境發生變化的實際。積極開展水生生物資源增殖放流。2012年,縣水產站又在瀾滄江流域的河西水庫、明山水庫和右甸河增殖放流了鰱、鳙等夏花魚種70萬尾。2013年8月6日,縣水產站再次到更戛鄉立覺河水庫和田頭水庫投放鯉魚、草魚、鰱魚、鳙魚等經濟魚類2600余市斤,進一步增強了全社會保護漁業資源與愛護環境的意識。
下一步,該縣將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打造和實施最宜人居新田園城市建設,重點實施“青山綠地、藍天碧水”工程,通過漁業增殖放流等措施,明顯改善了瀾滄江流域昌寧河段的水環境,有力地促進了全縣整體生態環境的改善。縣水產部門決心一是積極向上申請項目資金,多開展漁業增殖放流活,為打造最宜人居的山水田園城市做出貢獻;二是加強漁政執法監管工作,為漁業增殖放流活動保駕護航。三是擴大宣傳影響。采取多種形式擴大增殖放流的宣傳影響,增強全社會資源環保意識。
來源:保山市昌寧縣水產站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