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記者 林鴻胤 記者 謝丹 通訊員 于千
手持一部手機,就可以知道魚塘的溶氧量、溫度等。近日,福州市馬尾區引進200套農業物聯網智能感應器產品。據悉,這是福州市第一個水產養殖物聯網項目。據相關負責人介紹,魚塘里的水溫、ph值、溶解氧、鹽度等信息,是由事先安裝的一個個專門的“傳感器”所采集。經過數據處理后,該公司的物聯網管理平臺會以短信的方式將信息傳輸到養殖戶手機上,告訴他們什么時候該開啟增氧機、提高水溫、投放食料。中國農業大學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教授李道亮表示,農業物聯網技術的使用,是傳統農業和現代農業的分水嶺,而水產養殖物聯網最核心的技術和瓶頸就是各種用途感應器的生產制造。未來二三十年,減少勞動力、降低生產成本、提升養殖品質、保證食品安全等需求將越來越迫切,實現農業物聯網生產規模化、自動化、信息化,已成為我國農業生產不能回避的課題。
而目前我國現有情況是一個農民管理1-2個魚塘,未來將實現一個農民管理100個魚塘,每畝魚塘每年為農民降低一兩千元的成本。
來源:東南快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