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多月的桑果節,吸引采摘游客13.5萬人次,各類旅游大巴、自駕車等12000輛次,帶來桑果銷售收入1050萬元左右,帶動農家樂餐飲收入200萬元。這是丁宅鄉2013年桑果節的成果統計。
除了上虞市家喻戶曉的桑果種植,丁宅鄉草莓、水蜜桃、葡萄、獼猴桃等水果的種植也發展迅速,形成了一定氣候。還有不少農戶在政府支持下,引進百香果、火龍果、車厘子等高端水果,從而拉長了全鄉水果經濟鏈,使得丁宅鄉成為一年四季都有水果的仙果之鄉。
當前,上虞市正積極推進“四季仙果之旅”,丁宅鄉立足虞南后花園的先天優勢,多措并舉打造“四季花果山”,大力發展特色水果產業,以此實現農業增收,農民致富。
200畝鋼化大棚,見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
穿過五婆嶺隧道,一進入丁宅鄉境內,成片白色塑料薄膜大棚就映入眼簾,讓人不禁聯想到,丁宅鄉的水果采摘,最早應該就是從早春時節大棚里的草莓開始。
如今在丁宅鄉,安居于大棚里的水果卻不只有草莓,還有獼猴桃、桑果、葡萄等各種水果。不包括簡易棚,單是標準化的鋼結構大棚,丁宅鄉就有近200畝之多。
“大棚種植的優勢顯而易見,政府也一直在加大力度推廣大棚種植。我鄉今年新建的鋼結構大棚就有14000平方米?!倍≌l副鄉長史錢鈞介紹,眼下,鋼結構標準大棚造價在每平方米70至80元之間,而農林局對設施農業的補助可以讓農戶得到差不多造價一半的補貼,力度之大,讓農戶建造標準化大棚的熱情更加高漲。
大棚種植在丁宅鄉已不只是農產品實現反季節上市,讓農戶得到更大經濟效益的一種模式,作為高投入高產出,資金、技術、勞動力密集型的設施農業,這也是實現丁宅鄉從傳統農業走向現代化特色水果種植農業的必由之路。
100塊誠信戶牌,培育種植基地優質品牌
記者走訪丁宅鄉幾個發展勢頭良好的種植基地時,看到數張寫著“誠信戶”的牌子,這些綠色的牌子上清晰寫明農戶姓名、電話和編號,或貼于大棚門邊,或豎在基地入口。但在丁宅鄉桑果主要種植區的下宅村露天桑果園,記者卻并沒有看到這樣的牌子。
來源:浙江農業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