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八月,連綿的陰雨取代了炙熱的驕陽,為人們帶來了久違的絲絲涼意。雨后的博山,遠山蒼翠的輪廓與疾馳的彩云重疊在一起,動感分明;山腳下泉水噴涌而出,池塘中蛙聲陣陣,空氣也變得清新了起來。
驅車路過博山區源泉鎮,只見游客三五成群的聚在獼猴桃種植基地路邊,正興高采烈的議論著什么。當前正處于獼猴桃生長期,還沒上市,他們聚在這干什么呢?帶著一份好奇,我們也湊了過去,只見一位農民大哥手里拖著一個黃橙橙的“不明物體”,看似南瓜,但比南瓜小;有點像甜瓜,卻又比甜瓜大。正當我們想開口問個究竟的時候,旁邊的一位游客打開了話匣子:“哦,原來這就是觀賞南瓜啊,以前只在電視上看到過,說是很受歡迎,沒想到咱們這也有了啊,真漂亮!”
“那可不,這就是屬于我們源泉鎮的‘觀賞南瓜’,這東西可是個新鮮貨,大伙都是第一年種,沒想到這么受歡迎!以前南瓜長在地里,現在長在架子上,這價格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啊,以前論筐賣,論斤稱,現在論個賣,成色好的十塊一個,差點的六塊一個,大家欲購從速了哈,架子上都沒了,就這些了。”話音未落,一排擺放整齊的“觀賞南瓜”便被游客一搶而光。今年以來,博山區源泉鎮興起了一股種植“觀賞南瓜”的熱潮。與傳統南瓜種植相比,經過改良的觀賞南瓜既具有觀賞價值,又具有食用功效,且有著保存時間長、使用口感好等特點,贏得了市民們的一致歡迎,成為了廣大農戶發家致富的“小金瓜”。
據了解,該鎮農民根據觀賞南瓜與獼猴桃種植存在諸多共性,他們利用現有的獼猴桃種植園的便利,在間隙套種上觀賞南瓜,這樣既不影響獼猴桃的生長,又利用了空間,多了一份額外的收入。
我有10畝獼猴桃園,一半套種上了這種觀賞南瓜,它具有生長周期長,多產,耐儲存,外形美觀,口味美的特點,很受游客歡迎,估計今年的觀賞南瓜能收入3萬多元,明年我打算把園里所有空余的地方都種上它,光這一項就能多收入7萬多元。”在源泉鎮福林獼猴桃種植園,我們見到了趙福林,這位往日勞作在田地里的普通農戶一躍成為博山區有名的獼猴桃種植大戶,而如今,他又成為了“觀賞南瓜”種植大戶。
來源:中國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