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青口鎮藍灣現代漁業精品園采訪時看到,已建成的3000畝綜合養殖區、1700畝微循環養殖區內,工人正在為對蝦、海參投放餌料;另一邊,1000畝高位養殖區、500畝海珍品育苗區和500畝海洋人工牧場正在加快推進之中。據縣海洋與漁業部門負責人介紹,全縣像藍灣現代漁業精品園這樣的市級漁業產業園區已達4家,工廠化海水養殖面積突破30萬平方米,成為全省規模最大的海水工廠化高效養殖基地。
贛榆縣獨特的地理區位和豐富的資源優勢,為發展水產育苗和養殖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近年來,在農開等項目扶持下,全縣海水工廠化高效養殖業迅速發展,在提高產量、效益和現有資源利用率的同時,帶動了部分育苗企業轉產,促進了育苗新品種的引進與開發,加速了全縣由傳統漁業向現代化漁業的轉變。贛榆縣水產養殖場采用“免換水海水養殖技術”進行室內南美白對蝦工廠化養殖試驗,取得圓滿成功,創下了平均每平方米產南美白對蝦4.82公斤的高產紀錄,該養殖模式呈現出集約化程度高、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等特點。縣海洋漁業等部門以此作為促進全縣漁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契機,積極加以引導、示范和技術扶持,加快現有育苗設施改造和新上工廠化養殖設施建設步伐。截至目前,全縣海水工廠化養殖面積已突破30萬平方米,養殖品種已發展到半滑舌鰨、大菱鲆、鮑魚、海參、河豚等20多個。全縣從事工廠化水產育苗的企業達145家,其中國家級水產良種場1家、省級2家、市級7家,育苗水體達25萬立方米。育苗品種以蝦、蟹、貝、藻類等10多個品種為主,年可完成各種苗種繁育30余億尾,育苗行業銷售收入達1億元,全縣水產育苗及幼蟹培育的從業人員達8000多人。
藍灣現代漁業精品園按照“循環、生態、高效”原則,由省海洋與漁業局與水科院黃海水產研究所合作,共同打造現代漁業先行示范、海洋資源綜合利用、漁業科技成果轉化“三個基地”,將成為“國內一流、江蘇領先”的現代漁業示范園。柘汪鎮海參養殖現代漁業產業園以海參養殖為主,是全市最早成功引進海參養殖、最早進行大規模育苗的海參養殖基地,園區已建成3萬平方米的海參工廠化育苗車間和200畝養殖蓄水池塘,計劃再建2萬平方米的工廠化育苗車間,改造池塘500畝,建成全市規模最大的高效海參養殖示范基地。
來源:贛榆縣農開局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