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的各大超市,滿眼望去,調和油絕對是食用油市場的“大頭”之一,是占所有食用油的四成。而且由于價格多,品牌多,幾乎沾滿了整個價格區間。但是,所謂的調和油里面究竟有什么,有多少?企業為什么不愿標注成分比例?不僅讓消費者困惑,也引發了質疑。
在超市里,記者隨機拿了一桶5升售價79.9元的堅果調和油,關于堅果的比例問題詢問了銷售人員,對方稱就是以花生油、瓜子油為主。但實際上,產品標簽配料顯示這款油包含大豆油、葵花籽油、花生油、亞麻籽油等8種油,排列越靠前,表明成分含量越高,這么說來這款“堅果調和油”中含量最高的,卻是與“堅果”毫不相關的大豆。
據業內人士透露,調和油定價通常遵循“就高不就低”原則,名稱哪個貴寫哪個,配料哪個便宜哪個多,消費者無法知曉其中不同油的比例。市場上調和油產品已經魚龍混雜,不少企業自身研發能力不具備的情況下,為謀利益,自行進行調和油各油種的比例調配,但調的都是價格而不是營養,結果受侵害的還是消費者。
關于調和油配比問題,記者致電了各糧油企業進行詢問,無一企業愿透露相關內容。而被數度提及的調和油國家標準已“在制定中”7年,仍尚未出臺。北京市糧食行業協會會長田鴻儒就標準未定,表示問題正在于調和油成分配比與檢測上。
來源:食品產業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