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們這里干旱太嚴重了,一個多月沒有下雨,一個1500公斤泥鰍苗塘和一口觀賞魚塘急需加水,下午堵了幾個口子才引來一點水,現在的水比金子還要珍貴。”日前,記者來到坐落于青陽縣新河鎮烏龍村的青陽縣泥鰍良種場,場長詹琪一邊打開增氧泵一邊告訴記者,“今年高溫天氣多,增氧泵每天要開足八個小時。”隨著增氧泵的開啟,水塘上方出現一個巨大的噴泉,水面泛起陣陣漣漪,一大群5厘米左右的觀賞魚紅色錦鯉浮出水面,煞是壯觀。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現在塘里不僅養有錦鯉,還有泥鰍、黃鱔、龍蝦、四大家魚等苗種,目前生長正旺。”詹琪興奮地告訴記者,他從事養殖行業已有30多年,通過上網查資料、請教專家、反復摸索,2008年成功實現人工繁殖泥鰍。如今,又拓寬養殖品種,摸索出了一套泥鰍套養四大家魚、觀賞魚、龍蝦、黃鱔的立體養殖育苗技術。目前養殖水面面積達30畝,每年育有2000萬尾泥鰍水花苗、1萬公斤5至8公分泥鰍規格苗、2000公斤觀賞魚、1.5萬公斤四大家魚苗、1500公斤龍蝦苗,還有少量黃鱔苗,每年投資約15萬元。這種立體混養模式在青陽縣泥鰍良種場正風生水起,越做越大。青陽縣新河鎮政府的汪文凱告訴記者,“青陽縣泥鰍良種場是青陽最大的泥鰍育苗基地,在良種場的示范效應下,目前新河鎮烏龍村30多個農戶從事龍蝦養殖,養殖面積達3460畝,成為遠近聞名的龍蝦專業村。”
青陽縣泥鰍良種場對泥鰍繁殖全過程進行了全面改進,實行泥鰍繁殖過程全自動控制,既提高了泥鰍繁殖能力,擴大泥鰍苗產量,也降低了生產成本。同時為泥鰍養殖戶提供全程跟蹤服務,教會養殖戶養殖技術,以提高泥鰍苗成活率。附近養殖戶黃春發告訴記者,他每年都要從良種場購進1500公斤泥鰍苗,良種場為他們講解育苗技術,直到他們學會、弄懂。養殖戶購魚苗時,考慮路途等因素,良種場還額外贈送一定數量的魚苗,并向他們提供養殖資料,通過上網指導、電話聯絡、手機信息等方式,為養殖戶提供悉心服務。
創業的艱辛是不言而喻的。回想1998年的那場大水,詹琪的妻子韓秀清仍記憶猶新、感慨萬千:“那場大水,把魚塘沖得一無所有,沒有留下一尾魚苗。我們在家一連躺了好幾天。”痛定思痛后,詹琪夫妻倆又從頭做起,經過15年的發展,創辦的青陽縣泥鰍良種場正日漸成長壯大,年收入達20多萬元。詹琪說:“下一步擴大養殖規模,著力發展立體套養,帶動周邊養殖戶搞好養殖,加大苗種供應和技術指導力度,與廣大養殖戶共同合作,既能保證市場消費需求,也能帶動更多的農民盡快致富。”(悠悠)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