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日,從福鼎市海洋與漁業局獲悉,福鼎市以漁業科技入戶工程為平臺,通過構建“科技人員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池、技術要領直接到人”的漁業科技成果轉化機制,促進了漁業科學技術的廣泛傳播和普及應用,顯著提升福鼎漁業機械化水平,帶動更多的養殖戶走上了“科技興漁”的道路。
福鼎市壇紫菜養殖面積達5600多畝,是當地漁民的一項重要收入來源。但傳統紫菜養殖收割方式,勞動強度大,費工費時,生產效率低下。隨著漁業科技入戶的實施,新技術和新設備得以廣泛應用,特別是壇紫菜收割機以及壇紫菜冷藏網技術受到廣大養殖戶的歡迎。
用收割機收割紫菜時,可以在收割機上設置收割后紫菜根部剩余3-5cm,相較人工用手采收能夠較好地保護紫菜根部,從而大大提高產量(手工采收紫菜一年可收4水,使用紫菜收割機一年可收7-8水);同時可以大大提高勞動生產率,使用傳統作業方式,2人一條船,一天最多收割2畝紫菜,現在4人操縱一臺收割機一天可收割紫菜20多畝,比原來勞動生產率提高了4-5倍。
另外,福鼎市借鑒其他地區條斑紫菜冷藏網生產經驗,經過2年摸索,初步應用了壇紫菜冷藏網技術。應用冷藏網技術,既可以避免了暖冬的影響,大大提高了紫菜的抗病害能力,使紫菜的產量、質量大幅度提升,還可以形成雙季育苗,改變以往單季生產的歷史,避免紫菜幼苗爛苗等所造成的嚴重經濟損失,提高經濟效益,保護養殖戶利益。
來源:福建省海洋漁業廳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