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吹,蟹腳肥,九月中下旬就是大閘蟹上市的季節。但據記者了解,受夏季持續高溫影響,大閘蟹養殖區水溫頻頻上升,養殖區內的大閘蟹也紛紛“中暑”,多個產區出現減產,個頭也較往年偏小。中秋節前后上市量可能受到影響,大面積上市或將推遲到10月上旬,價格也可能上漲達20%。
“中暑”致減產達兩成
“以前投百只蟹苗,一般可以成活50只,今年只成活30只,減產近兩成。”微山縣養殖戶鄭某告訴記者。
由于夏季高溫干旱,螃蟹養殖水域的水位急劇下降,生長在淺水區的苦草和輪葉黑藻全部枯死,螃蟹無食可進。“旱情嚴重時,養殖水域的水位不足1.5米。然而養殖的正常水位卻需要保持在2米至3.5米。”鄭某介紹道。
持續的高溫不但讓養殖水域的水位下降,而且還使水溫增高。據了解,螃蟹的適宜水溫應保持在16℃至22℃,然而今年的水溫已經達到26℃至32℃。水溫一高,螃蟹要么熱死,要么跑到深水區避暑。當大量的螃蟹都集中在深水區時,螃蟹的活動范圍減小,脫殼的速度也開始減慢,成熟后的螃蟹因為營養不良自然也大不到哪去。“以往螃蟹成熟后,每個都會達到3兩以上,今年估計只有1兩半到2兩。”
據了解,鄭某今年放養了4萬多只蟹苗,然而,目前已經清理將要成熟的死蟹就已超過1000斤。“今年螃蟹的產量要等上市以后才能統計出來,但是產量下降已成定局。”據估計,大閘蟹減產幅度將至少達到20%,部分地區更加嚴重;由于分量不夠,大規模上市可能會推遲到國慶前后。“大部分螃蟹達到3兩以上才算成熟,現在達不到。”
“紙螃蟹”低價搶市場
大閘蟹還未開捕,網上電商和大閘蟹專賣店卻已經開始用“紙螃蟹”來爭奪市場。為了占得先機,不少商戶靠超低折扣來吸引顧客。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