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我省大米價格與稻谷價格出現了倒掛—市場上大米價格低迷不振,稻谷價格相對堅挺;我省糧食加工企業加工后的米價,遠高于市場大米的批發價,呈現“稻強米弱”現象。
“稻強米弱”對市場、加工企業、糧食流通、糧食產業會帶來什么影響,如何改變“稻強米弱”的局面?記者近日探訪了糧食部門、企業、商家。
現狀:贛產大米銷路不暢,加工企業舉步維艱
公園路,是南昌較知名的糧油一條街。9月3日,記者在此調查,發現有幾家商鋪在賣越南大米,售價是每公斤3.4元,而國產大米每公斤的價格都在4.6元以上。商家告訴記者,越南大米便宜,比賣贛產大米利潤要高。在這些廉價大米的沖擊下,贛產大米銷路不暢。
低價進口大米攪市,導致秈米市場低迷。去年下半年以來,我省米市終端需求依然疲軟,市場供給充足,價格行情整體低迷。上高圣牛米業有限公司負責人劉小暉介紹,他們公司加工的普通晚米出廠價每50公斤400元,運抵廣州的價格每50公斤420元,無利可言,而越南低端米運到上高縣的價格每公斤3.30元。去年下半年以來,由于贛產大米銷路不暢,我省中晚稻上市后價格高開低走,省內主要產區中晚稻收購價從最初的每公斤2.70元一路下跌至最低收購價邊緣。去年底,我省分兩批先后在17個縣(市、區)啟動了中晚稻最低收購價預案,并延長收購期限一個月。今年春節以后,我省糧食市場價格又繼續一路下滑。據業內人士對當前省內外糧食市場形勢的分析,由于“稻強米弱”,今年我省中晚稻收購可能啟動最低收購價執行預案。
贛產大米銷路不暢,加工企業生產也舉步維艱。目前,全省有三分之一的稻谷加工企業處于停產半停產狀態,部分加工企業采購進口大米運至本地,然后再與國產大米摻兌后銷售,部分用糧企業也直接以進口大米作為工業用糧使用。新干良豪米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陳保兒直言:“越南大米或‘勾兌大米’雖然質量較差、口感不佳,但‘一個便宜三個愛’,有消費市場,爭取不虧本。”
來源:江西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