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魚塘緊挨著醫院垃圾場
記者 邢東偉
《法制日報》視點版9月2報道了“海南漁業部門調查網曝海口上萬斤“垃圾魚”流向魚煲店,并實地到鬧市區魚塘抽樣檢測一事”有了最新進展,記者今天從海南省海洋漁業廳獲悉,漁業部門檢測報告正式出爐顯示:送檢的水抽樣檢測結果不達標準,5份魚樣本中3份不合格2份合格,魚塘不符合淡水魚養殖標準。
“媒體報道此事后,省漁業廳高度重視,要求抽樣檢測人員快速如實進行檢測。”9月5日上午,海南省海洋漁業廳市場與質量監管處副處長曹愛名接受《法制日報》表示,9月4日晚,檢測報告正式出爐顯示,送檢的水抽樣檢測結果不達標準,5份魚樣本中3份不合格2份合格,魚塘不符合淡水魚養殖標準。根據屬地管理的原則,已將此事交給海口市當地政府和漁業部門研究處理。
就此,海口市海洋漁業局副調研員楊長江對記者說,省海洋漁業部門檢測報告正式出爐后。海口市委副書記、市長倪強連夜召開由市衛生、食藥監、農業、工商、海洋和漁業、龍華區等單位負責人參加的緊急會議,研究處理意見,將對鬧市區的這7個“問題魚塘”依法取締 。
據了解,海口政府要求工商部門采取措施,組織人員對市區一些金花、鳳翔等農貿市場進行巡查,重點清查在售鯰魚的來源。衛生部門對臨近的海口市中醫院進行污水、醫療垃圾管控檢測,未發現醫療垃圾和污水排入魚塘。市食藥監部門要求所有餐飲服務單位通過合法渠道進購鯰魚等原料,并嚴格索證索票。海口龍華區則組織鎮、街、派出所工作人員,對魚塘現場進行監控,嚴禁養殖戶在檢測結果出來之前將所養鯰魚上市銷售。
楊長江表示,現已將檢測報告送達給養殖戶按照漁業行政處理程序進行辦理,下一步,全市各區、各單位將加強對鯰魚養殖的監管,對全市所有鯰魚養殖特別是非法養殖進行排查,從源頭上確保食品安全。
來源:法制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