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來,鳳城市緊緊圍繞“菜籃子”工程建設,以日光溫室帶動、拱棚蔬菜增收、露地蔬菜擴量、間作套種補充的思路,大力發展蔬菜產業,拓寬農民致富增收渠道,設施蔬菜產業蓬勃發展,已成為農民增收新寵。
一是種植規模不斷壯大。鳳城市深化調整產業布局,積極提高設施蔬菜產業規模化、標準化、集約化水平。截止目前,全市從事設施蔬菜農戶4萬余戶,落實設施蔬菜生產面積11.5萬畝,占蔬菜播種總面積的67.64%。預計產量可達29萬噸,年產值可達3.65億元。
二是品種結構不斷優化。近年來,鳳城市設施蔬菜品種更新換代步伐不斷加快,良種轉化率達到90%以上,引進蔬菜優良品種20多個,新增無公害設施蔬菜2700 畝。品種結構進一步優化,南北品種齊備,國內外品種兼有,精細菜、大路菜、保健菜搭配,種類齊全,花色繁多,基本滿足市場多方位需求,極大地豐富了城鄉居民的餐桌膳食供應。
三是標準化生產水平不斷提升。2009年,鳳城市大堡蒙古族鄉三官村被國家農業部確定為全國蔬菜標準化生產園。2011年,鳳城市成為丹東地區唯一的全國蔬菜生產信息檢測基點縣。在雞冠山鎮薛禮村建成蔬菜集約化育苗基地。在大堡蒙古族鄉三官村建成了全國蔬菜標準園。軟管滴灌、防霧滴膜、高溫悶棚、張掛反光幕等新技術得到廣泛的應用,新引進粘蟲板技術,為每戶菜農節省農藥款1000元。在全市普及控溫防病、簡約化栽培、全膜覆蓋、嫁接栽培、無公害栽培等八項棚菜管理關鍵技術。
四是科技培訓力度不斷加大。根據農時季節,對全市各鄉鎮區定期進行調查摸底,根據菜農的技術需要,聘請省、市高級農藝師深入到村組進行實地進行專題講座5次。結合“百千萬工程”建設活動,組成8支科技小分隊到田間地頭開展科技指導工作。截至目前,共舉辦培訓班26期,培訓菜農2000余人次,免費發放資料3100份,累計技術指導70次,指導人數達350人次。
來源:鳳城市農村經濟委員會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