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在信陽市浉河區浉河港鎮白廟村,該村村民季獻海在茶園里忙著修剪茶樹,為茶園除草施肥。“今年天旱持續了這么長時間,我們村的茶農都急壞了,多虧鎮里和村里的領導找來抽水機每天從河里抽水澆茶園,就是可惜了高山上的茶園沒辦法澆水,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茶樹葉子變焦,很多茶樹都枯死了。”說著他指向不遠處的茶山讓筆者看。
浉河區是信陽毛尖的核心產區,茶園總面積56.5萬畝。據初步統計,該區茶園受旱23萬畝,葉面灼傷、葉片焦黃面積4萬畝。8月下旬的一場甘霖,把茶園澆了個透,旱情解除了。
在浉河區環湖百里茶廊兩邊的茶園里,殺蟲燈、粘蟲板到處可見。茶農告訴我們,那是區里推廣的新家伙,殺蟲效果非常好。前不久央視關于當地茶葉生產不規范施藥的報道,是一個警醒,許多涉茶鄉鎮把節目錄制下來給茶農反復播放看。該區《關于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通告》廣泛張貼,區里把秋季茶園管理、規范用藥施肥的培訓辦到了各大產茶名山頭。茶農很受教育,他們都意識到:再也不能亂用藥了,不能砸了信陽毛尖的牌子。于是,生物治蟲、物理治蟲技術得以快速推廣。
浉河港鎮分管農業的負責同志介紹:“當前,我們主要是及時指導茶農進行茶園管理,科學種茶。目前全鎮共投放太陽能頻振式殺蟲燈250臺、性誘劑粘蟲板5.6萬張進行物理治蟲。同時區里提供了40臺抽水泵,鎮政府出資3萬元購買抽水管以應對可能再出現的旱情。”
來源:第一茶葉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