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32種主要菜價連漲45天
市經貿委研究肉菜市場公益化
上周四,東川新街市中,商家們貼出了生菜6元/斤、菠菜7元/斤、芥蘭7元/斤、寧夏菜心8元/斤、芥菜5元/斤、油麥菜6元/斤的菜價牌,讓不少市民直嘆價太高了。
而據市物價局9月2日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廣州32種主要蔬菜綜合零售均價上漲已經超過45天。江南市場的系統研究發現,批發價和零售價的關聯度越來越低。而記者調查發現,漲價路線圖的背后,“最后一公里”成為暴漲的關鍵。在“最后一公里”,蔬菜零售價往往比批發價翻倍,比田間價更是上漲數倍。究竟有哪些成本隱藏在終端菜價里?又有什么方法去化解菜價飆漲?
“最后一公里”的魔術
菜價高企讓市民難以接受的根本原因,在于“最后一公里”。
以干水菜心、本地通菜、生菜、青豆角為例,記者查閱9月2日江南果菜批發市場和其他市場的價格對比,發現生菜從批發市場到十公里開外的東川新街市,價格從2.2~2.7元/公斤,漲至10~12元/公斤。
蔬菜加價最猛的環節,不是從產地到批發市場的幾百上千公里,而往往是從批發市場到零售市場的十幾公里甚至幾公里。
“最后一公里”是如何讓菜價翻倍的呢?
佛山三水老表蔬菜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繆回春告訴記者,以菜心為例,田間成本約1.12元/公斤,拉到當地市場后,成本大約為1.2元/公斤。
而在江南果菜批發一級市場,本地菜心最低3元/公斤,最高7元/公斤,均價5元/公斤。但是到了石牌市場,本地菜心均價已經是13元/公斤,比正常的田間成本漲了10倍以上。
外省進粵蔬菜田間價格差不多,多的是運輸費。以山東西紅柿為例,山東產地收購價約1.4~1.6元/公斤;經過冷藏、包裝、運輸,抵達廣州江南果菜一級市場時,保本價約3.5元/公斤;到了江南果菜批發市場二級市場時,保本價約3.7元/公斤,多出的2元多為路上的運輸成本。
而在珠江新城君盈新鮮街市2樓,西紅柿終端均價是12元/公斤,幾乎是產地價格的8倍。
翻倍銷售才能維持生計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