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從國家到地方,各級政府對農業的扶持力度越來越大,糧食總產量年年攀高。然而,農民仍感到種糧效益太低。物價大幅上漲、農資價格居高不下、種糧成本越來越高,而糧價的漲幅"跑不過"種糧成本,即使糧食增產,農民的"錢袋子"依然鼓不起來。
糧食要靠農民種出來,維護國家糧食安全,歸根到底就是要讓農民種糧能致富。否則,種糧不賺錢,誰也不會多種糧食。雖然政府每年發放的糧補有600多億元,可分攤到農民頭上,受益卻很有限。我國糧食生產已獲"九連豐",今年部分地區雖遇干旱、洪澇等自然災害,但全國仍將是一個豐收年。如何增產又增收,種糧能致富,將成為農民真切的期盼。
近年來,全國第一產糧大省黑龍江實現糧食產量跨越式增長,農民收入也連年持續較快增加,糧食生產仍然是農民增收的主渠道,可糧食"種強銷弱"的問題仍然沒有得到很好解決,影響了農民增收的漲幅。調研結果顯示,近年來,影響農民售糧價格高低的原因,既有國家糧食政策性收購價格因素,也有市場供求變化影響,特別是由于農民糧食烘干和倉儲設施不足,市場議價能力和市場主體地位不強,一些糧食加工企業和糧食經銷商在收購農民糧食時隨意壓等、壓價,嚴重影響了農民賣糧增收。同時,農民糧食烘干和倉儲設施不足問題凸顯,大部分糧食不能實現適時、適價銷售,無法獲得價格增長的利潤空間。
來源:糧油市場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