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過去,初秋來臨,普陀區怒江北路258號芝巷小區健身區域里,一個特別的“攤位”一直在那里。河南的鄧阿姨夫婦到滬不久,就擺攤為居民特別是老人提供免費“涼茶”,至今已一個月。“她泡的茶特別好喝。”“鄧阿姨很熱心。”近日,多位居民致電本報,講述身邊這樁感人事。
一個攤位
昨天下午,記者走進怒江北路258號芝巷小區。小區中心部位健身區域旁,緊挨著小徑的綠化地中,擺著一個“攤位”。一張椅子,上面放置著一個大的保溫水桶,紙袋子里放了許多一次性塑料杯子,旁邊豎了一塊牌子:“愛心涼茶,不收錢”。一位大媽坐在一旁樹蔭下的簡易折疊凳上,不時跟相熟的路人打招呼。
一會兒工夫,三三兩兩的居民走近保溫水桶,熟門熟路地從紙袋中拿一個杯子,放一杯水;還有不少帶孩子的年輕媽媽,也來“討”杯水喝。
兩大心愿
鄧阿姨全名鄧景云,老家在河南省南樂縣韓張鎮,今年62歲。她和丈夫來滬僅兩個月,借住在芝巷小區一戶1樓人家。她說,每天健身區域里健身的人挺多,他們經常帶點面包、包子作為早餐,一邊鍛煉一邊啃幾口,干呼呼的,也沒水,很難下咽。她靈機一動,想到“送水”。水桶、杯子紗布到茶葉,甚至十多個熱水瓶,她一一買來。為避免小孩誤開熱水燙傷,1個多月來,從上午六七時,到下午三四時,鄧阿姨和丈夫輪流看守保溫水桶。
鄧阿姨育有三子一女。三兒子學的是建筑學,在滬從事房屋建設,另兩個兒子在老家從事裝潢工作。她希望通過自己的雙手,為周圍的人送去方便。
三種茶葉
居民胡先生說,這“愛心涼茶”熱而不燙,有淡淡清香。鄧阿姨打開保溫水桶的蓋子,給記者看里面,是一個用紗布扎起來的“球”,里面是她調配的茶葉。“一共是三種茶,茉莉花茶、龍井、竹葉青。”鄧阿姨的老公說,他們每天凌晨3點就起床了,燒三大壺水,灌滿10個熱水瓶。隨后將茶葉用紗布扎成球放在保溫桶中,倒入開水泡。6時多,夫妻倆合力將灌至七分滿的保溫水桶抬到健身區域。每天他們要“派發”2大桶茶水,合計20個熱水瓶的水;一次性杯子至少用掉50個。
天漸漸涼了,夫婦倆說,再擺十天半月,他們就“歇手”。他們說,在家也是閑著,身體目前還不錯,接下來考慮“轉行”,在小區里義務打掃衛生。
來源:第一茶葉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