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海已經10天了,島城5000余條漁船紛紛揚帆起航,為市民捕撈新鮮的海產品。這些漁船都在哪里作業?會給我們老百姓餐桌帶來哪些美味?今年海貨產量和行情怎么樣?記者近日進行了一番探訪。
發布
近海捕撈以增殖品種為主
青島市海洋與漁業局發布的公開信息顯示,今年秋汛開捕后,不帶冷凍設備大馬力漁船主要作業海區分布在黃渤海交匯區域的石島漁場和連青石漁場等一帶,漁獲物主要以鳀魚等低質魚類為主,捕撈產量同比增加10-20%,對船(兩船拖一網)日產量2-2.5萬公斤,日產值4萬元左右。部分帶冷凍設備大馬力漁船南下作業,捕撈對象也以鳀魚為主,經濟魚類如帶魚、花魚、魷魚、大鲅魚、鯧魚、沙丁魚等所占比重較大,特別是大鲅魚產量增加較多,鲅魚資源較往年有好轉的跡象,中等規格的帶魚產量也比去年同期增多,往年不多見的沙丁魚,也有了較好的產量。
小馬力漁船主要分布在沿岸近海作業,以捕撈增殖品種為主。目前全省已回捕海蜇、中國對蝦、日本對蝦、梭子蟹等增殖資源3.9萬噸。除渤海情況相對較好,山東南部受氣溫異常、滸苔旺發等惡劣環境影響,對蝦捕撈產量不如去年。梭子蟹資源量好于去年,單船一般日產梭子蟹50-100公斤,最高500公斤。到目前為止,渤海灣小馬力漁船得益于前期增殖海蜇資源產情較好,收益好于去年,其他地區小馬力漁船的產情不太理想,收益與去年同期相比下降約10%。
探訪1
靈山島附近海域
鲅魚刀魚鯧魚比較多
來自膠南齋堂島的船老大石發存手底下的兩條鐵殼漁船發動機功率都在400馬力左右,是積米崖漁港靠泊船只中當之無愧的“巨無霸”。“出去一趟兩條船光是柴油就要準備100桶,每桶200公升,冰塊要加15噸,船上工人也有10個左右。成本太高,沒有收獲也不敢輕易回來。”
石發存告訴記者,往年自己的船一般是在離岸20海里左右的靈山島附近海域作業,但是因為近海漁業資源日益枯竭,出海收獲往往很不理想。“沒辦法,那些一二百馬力的船都開始往遠處跑,基本上都到離岸五六十海里的地方了,我們也不能無動于衷了,今年準備往深海里走一走,碰碰運氣吧。”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