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優質西紅柿之鄉"的店子鎮,立足自然優勢,創新農業科技推廣體制,大力發展以冬暖式大棚為主的蔬菜生產模式,實現了育苗、種植、銷售一條龍,逐步形成了標準化和產業化蔬菜生產格局。為實現蔬菜產業的轉型升級,下一步該鎮將按照"兩園三區一場"的高效生態農業發展新布局,全力打造番茄產業科技示范園。
記者 孫銳 通訊員 劉兵 肖永華
店子西紅柿走向世界
9月6日,在博興縣店子鎮300畝大棚蔬菜標準化生產基地,辛朱村村民朱建明和妻子楊麗麗正在承包的大棚里給西紅柿苗澆水。今年,他們承包了4個大棚,全部種上了西紅柿和五彩椒。去年,他們種植的西紅柿、五彩椒大獲豐收,僅一個大棚就收入15萬元??粗聣殉砷L的幼苗,兩口子笑得合不攏嘴。
與他們一樣開心的還有店子鎮分管蔬菜產業的副鎮長李軍。日前,農業部公布了第三批全國一村一品示范村鎮名單,博興縣店子鎮榜上有名,是繼沾化縣下洼鎮和博興縣喬莊鎮之后濱州市第三個獲此殊榮的鄉鎮。
"西紅柿品類眾多,像櫻桃番茄、大紅等是從以色列等國引進的品種。"李軍介紹。
為確保蔬菜銷路暢通,店子鎮投資480萬元,建成了濱州市最大的西紅柿、五彩椒批發市場,占地100多畝。市場從每年的12月份開始交易,到次年8月中旬結束,歷時8個多月,平均日交易量25萬公斤,日交易額30多萬元,實現年交易量6.3萬噸,年交易額1.8億元。
店子西紅柿60%以上出口到俄羅斯、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
農民受益高效現代農業
在種植大戶朱吉祥的大棚里,墻上貼著標準化種植的技術標準、病蟲害防治技術要點等,還張貼著一張思源專業合作社西紅柿標準化管理嚴格執行方案,目標是每米超千元。朱吉祥解釋說:"就是一個大棚一米產值達到千元,我的大棚長130米,一半種西紅柿,一半種五彩椒,產值14萬元,超千元沒問題。"
種了十幾年大棚的朱吉祥深有感觸地說:"咱種大棚,關鍵是靠科技,通過從書本上、網絡上學習,技術員指導,技術上過硬,質量上去,效益就越好。"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