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3年5月20日,武漢發行了歷史上的第一套郵票,名稱為《擔茶人》
毗鄰漢口江灘老武漢風情雕塑群的“漢口茶港”昨日揭牌。該館選址近代俄國在漢茶廠專用碼頭,與一般茶館不同,這里還藏有近百幅反映近代漢口茶文化的珍貴老照片。
記者昨日走進“漢口茶港”,見到這批珍貴照片。據工作人員介紹,這些照片系從俄羅斯、英國、法國的博物館和外國茶友處收集而來。其中很多照片來自位于俄蒙邊境的恰克圖市檔案館,反映了當年俄國在漢口的順風、阜昌、新泰、柏昌四大茶廠的生產經營流程。恰克圖是當年中俄“萬里茶路”的重要中轉地,在俄語中,意為“有茶的地方”。
記者看到一張名為《擔茶人》的照片,畫面中心是兩個挑著磚茶箱子的腳夫。據介紹,經考證,這是武漢歷史上第一套郵票,由漢口書信館于1893年5月20日發行。至1897年漢口書信館關閉前,陸續發行數套郵品,基本都以擔茶人為圖案。
中國茶葉學會常務理事、湖北省茶葉學會副理事長張岳峰說,“擔茶人”形象作為郵票圖案,在中國早期郵票中僅漢口獨有,反映了當時漢口茶市的盛況,是漢口作為“萬里茶路”源頭的一個見證。直到今天,漢口江漢關不遠處,還有一條百十米長的“茶擔巷”。
一張由當年俄國人拍的照片,里面是漢口租界一帶江灘上,從各地趕來準備在漢口打一季茶工的擔茶人。工作人員說,每到茶季,漢口江灘邊制茶、運茶的工人數以千計,黃陂、孝感、洪湖、五峰以及英山等地的家屬都趕來漢口,打一季的茶工。還有一張照片是漢口江灘上一處碼頭上停泊的大小商船,從全國各地運來的散茶和在漢口制好的茶磚,都從漢口碼頭出發遠銷俄國,以及西歐各國。
“漢口茶港”由武漢黃鶴樓茶葉公司打造。張岳峰透露,該公司將于今年11月,在“漢口茶港”豎立高5米的紀念碑,刻字“漢口是‘萬里茶路’的源頭”,該項目政府已批復。
昨日,“黃鶴茶”論壇在“漢口茶港”也同時舉行。
記者前日采訪有關專家獲悉,武漢是從近代中國到俄羅斯“萬里茶路”的源頭。
來源:第一茶葉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