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七月十五棗紅圈,八月十五棗落桿。"金秋九月,正值大棗上市的時節。可無論是在超市,還是在農貿市場,本地鮮棗都難覓蹤影。最近就有市民反映,市場上賣的多是外地棗,而且價格相差懸殊。
近日,記者走訪多個水果攤和菜市場發現,與往年相比,今年的大棗成熟期晚,且總量少,多個菜市場的鮮棗攤都比較少,本地鮮棗更是少見,滄州棗和山東棗占主流。而且,不同種類的的棗價格也是各異,最先成熟的馬牙棗在20元左右一斤,而普通的滄州小棗在四元一斤。為何大棗上市旺期,該落桿的棗少且貴呢?
據此,記者聯系了保定市林業局,據工作人員介紹,主要是今年氣候異常,大棗掛果少,是由于今年早春氣溫低,果樹發芽受影響,而且開花期遭遇連陰雨也對產量造成很大影響,同樣,大棗之鄉的阜平今年也遭遇減產。受市場供求影響,而且多數鮮棗來自外地,運輸費用計入成本,加之現在面臨雙節,物價都有上漲趨勢,所以大棗價格偏高是可以理解的。(爾煙)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