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糧即將進入收獲期,在夏糧連續十年豐收的基礎上,全年糧食產量能否實現十年豐,占據全年糧食產量70%以上的秋糧舉足輕重。
秋糧,主要包括玉米(春玉米、夏玉米)、水稻(北方一季稻、南方中稻和晚稻)、大豆、薯類等,在今年"南旱北澇"極端天氣情況下,生產形勢更受關注。
進入8月,南方13省(區、市)農作物受旱面積超過1億畝,成災面積超過5000萬畝,是近十年同期受旱最重的一年,正值晚稻栽插、中稻分蘗孕穗和玉米抽雄吐絲的生長發育關鍵時節。糧食產量占全國五分之一左右的東北三省,農作物生長則遭受了洪澇的連續考驗。
好在8月下旬,在"尤特"、"潭美"兩個臺風登陸影響下,南方旱情基本緩解,北方洪澇災害亦得到有效遏制。同時,夏糧增產39億斤,為全年糧食生產奠定了基礎。"只要把秋糧科技抗災落實到位,今年糧食豐收就有基礎,有希望",農業部副部長余欣榮表示。
但是,部分受訪專家指出,我國糧食生產雖連年豐收,但仍未能擺脫"靠天吃飯"的傳統農業形象,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氣候變化等因素對糧食生產的約束日益突出。而從包括今年在內的防汛抗旱等工作來看,仍需要進一步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應對自然災害的能力,保證農業生產的穩定。
進一步來看,連年豐收之下,中國的糧食供給仍然面臨較大壓力。中國農科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所長秦富對本刊記者表示,糧食供給從總量上將長期處于緊平衡、結構上短缺與過剩并存的局面。
秋糧總體長勢正常
極端天氣成為影響今年秋糧生產的主要不確定因素,綜合農業部和防總部門的統計顯示,在高溫的8月,南方地區有2000萬畝左右中稻出現不同程度的高溫熱害,導致授粉和結實率低。部分地區雙季晚稻因缺水栽插困難,只能改種。
在北方,入汛以來,東北、華北地區降水比常年偏多35成,三江平原和華北部分地區發生不同程度的洪澇災害。本刊記者從黑龍江省應急管理辦公室了解到,洪澇災害已經使全省農作物成災面積達到2616萬畝,對糧食生產產生很大影響。
來源:新聞周刊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