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全國優質農產品金獎、全國獼猴桃優良品種獎、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金獎、河南省最具影響力的十大地理標志產品、中國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國家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一連串殊榮見證著西峽獼猴桃化蛹為蝶的美麗嬗變。
"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涵養區,我們必須叫響生態品牌,做好綠色文章為水源地構筑一道生態屏障."
高端化研發
世界獼猴桃在中國,中國獼猴桃在西峽。西峽是全國開展獼猴桃品種選育、栽培技術研究、儲藏加工技術研究等科研最早的地區。
早在1975年就成立了全國最早的獼猴桃科研機構--西峽獼猴桃研究所,以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獼猴桃專家朱鴻云為代表的一批科技人員先后選育獼猴桃優良品種(株系)26個,打響了"傳真"、"都納奇"、"果然風情"等一系列特色品牌。
科學化管理
"為鼓勵俺種獼猴桃,縣鄉給資金,幫技術,從供苗拉桿到引水灌溉, 提供一條龍服務,俺承包的1.2畝獼猴桃,已連續七年畝均效益在1.3萬元以上。" 寨根鄉桑樹村果農朱書成說。
西峽歷屆縣委、縣政府咬定獼猴桃不放松,把獼猴桃產業作為振興西峽農村經濟的"一號工程"接力描繪富縣富民的產業藍圖。
為給獼猴桃產業"提速".該縣先后建立機制、投入資金,無償為群眾提供獼猴桃桿、苗木、拉絲等;與中國林科院等國內外獼猴桃科研機構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選拔200多名獼猴桃技術骨干,建立了縣鄉村層層聯動的科技服務體系。
為實現產業"升級".該縣創新土地流轉模式、合作經營模式和循環發展模式"三大模式"引導鼓勵有經營管理能力的企業和個人,通過土地流轉承包發展獼猴桃產業,組建專業合作社,推廣"牧-沼-果"循環發展模式。
標準化戰略
2013年,由西峽縣組織編寫的《地理標志產品西峽獼猴桃》通過專家審定,其生產技術和質量指標等成為河南地方標準。
如今,單主干上架、人工授粉、定量掛果、規范套種、果實套袋等六大標準化管理技術已在西峽全縣普及,全縣獼猴桃實用技術推廣率達90%以上,科技貢獻率達80%以上。
多元化合作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