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收獲的季節,雖說離柳州市晚稻收獲還尚需時日,然而秋果 、秋菜一類的種植農產品已經開始上市。據了解,在今秋,不僅僅有了一些新的果蔬品種,傳統的品種也在農業技術以及農業產業化的推動下長出"新芽".
技術推進提升檔次
中秋節前后這段時間里,柳江縣里雍鎮120公頃山楂果被廣東省的老板搶購一空。據該鎮子山屯的山楂大戶覃福慶說 :"今年的山楂果掛果產量只有去年的10%~15%但果品質量有大幅度提高,因而,外地客商搶著來村里收購。鮮果在地收購價4元/公斤,比去年高40%左右,9月我一共賣了5000公斤,有2萬元收入。""農業技術的推廣對果農持續增收的作用十分明顯。"市農科所相關負責人介紹說,里雍鎮的山楂樹早在8年前就開始引進了,要不斷地對果品進行改良才會有市場前景,目前山楂果已經有蘋果香型和雪梨香型兩個品種,每年還有新種擴種。
廣東省的食品加工企業年年都到廣 實村收購山楂果,在本地也有一定市場份額,零售價賣7元至8元/公斤,收益也很高。在豐產年份,種植大戶每年都有10萬元以上賣果收入。
農業技術還讓一些"野味"走進百姓的餐桌。竹蓀是有名的食用菌,營養豐富,味道鮮美,以往在柳州沒有人工種植,市場也沒有鮮 品銷售。在鹿寨縣鹿寨鎮大湖村,今年6月,租地搞食用菌開發的李老板聽了縣經作站技術人員的介紹,用桑枝 、蔗渣栽培竹蓀,經60至70天即可采收?,F在李老板每天早上收一次,每天可采收15公斤,每公斤賣價40元,市區內有不少酒店跟他訂貨,產品供不應求,每天收入數百元。
打造品牌實現雙盈
買果蔬不僅僅是在農貿市場買生鮮,在超市買果蔬成品,方便食用是今秋不少龍城年輕一代的選擇。
而柳州市本土農產品正在逐步拓展市場,前景看好。例如,融安縣板栗內皮易剝 、肉質細膩 、糯性粘軟 、營養豐富,然而,多年來由于銷售渠道單一 、加工粗放 、市場競爭激烈等原因,發展一直受到制約。針對這種情況,融安縣將板栗產業集開發 、生產 、銷售于一體,引入融安縣高澤工業集中區,并很快投產。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