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受高溫干旱影響,今年新昌的山地黃瓜普遍出現了減產減收現象。但是城南鄉企石高山果蔬合作社的10畝黃瓜和儒岙鎮前洋市村盧玉林的1.7畝黃瓜,畝產都達到了1萬多元。他們有什么秘訣呢?記者到他們的基地一探究竟。
9月9日,記者在2處基地看到,他們黃瓜還依然掛著果,還處于采收的尾期。抗旱防病工作得力,采收時間長,是他們共同的特點。細問之下,他們又各有絕招。
儒岙盧玉林:嫁接之后產量高
在儒岙鎮前洋市村,不少的黃瓜地里,已經看不到黃瓜葉子,全成了套種的四季豆。在盧玉林的地里,則是黃瓜與四季豆共存,還有少量黃瓜可采收。
盧玉林有2塊黃瓜地,共計1.7畝,其中1塊地里已經連續種植了8年黃瓜。由于一直采用嫁接的方法種植,所以一直沒有患青枯病等土傳病害,而且產量也特別高,畝產量能達8000斤左右。據介紹,今年黃瓜的產地平均收購價在1.2元左右,盧玉林的1.7畝黃瓜共賣了1.6萬元。
儒岙、雙彩、城南等地黃瓜種植戶基本上都采用“黃瓜+四季豆”的套種模式,現在四季豆也馬上可以收獲了,一般畝收入在2000元到3000元左右。所以盧玉林的黃瓜地的總收入上萬元已無懸念。
企石果蔬:自行銷售價格好
一走進企石高山果蔬合作社基地,就看到一輛2.5噸的貨車停在管理房前,山上梯田里的黃瓜葉片綠油油的,幾位老農正在采收黃瓜。
據介紹,企石果蔬基地有200畝,其中150畝種上了水果,余下50畝為蔬菜基地。這里是第四年種植黃瓜了,但他們實行水旱輪作,今年種的10畝都是生地,沒有發生嚴重的病害。而且,由于去年在項目支持下,建設了3只蓄水池,將水管安裝到了地頭,增強了抗旱能力,黃瓜產量沒受影響。
這里的黃瓜藤蔓高度遠比不上前洋市村,畝產量也不如盧玉林的高,但畝收入卻要高很多。原來,這里的黃瓜都是直銷寧波蔬菜市場,價格要高很多。合作社社長呂成江說:“現在兩天采一次,有1800斤左右,質量好的3元/斤,最差的也有1.5元/斤,從7月初到現在已經有10多萬元進賬了。”而且,據呂成江估算,企石果蔬基地的黃瓜能采收到9月25日左右,還有2萬元左右的收入,也就是說,這里單單一季黃瓜的畝收入就超過了1.2萬元。
來源:作者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