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重慶市江津區龍華鎮燕壩村的"黃金硒瓜"火了,瓜瓤紅色、黃色的"pm-硒瓜"被人稱為"紅美人"或"黃美人"生長在富硒的土地上,它們味美甘甜,不愁賣。
"劉書記帶領我們創業致富,"村民口中的劉書記,就是江津區科委下派燕壩村掛職村黨委副書記的區科委干部劉先平。
去年4月,燕壩村在重慶農村首創"技術+土地+資金+公司"模式,建立了重慶市江津區燕壩村集體資產有限公司、土地股份合作經濟實體-重慶市萍萌農業開發有限公司。6名返鄉農民工和大學生,以土地、資金、技術入股。
公司辦起來了,但如何讓公司創造效益?劉先平請來農技專家分析當地土地成分,同時又外出四處考察,尋找適合當地種植的經濟價值高的農作物。經過充分的論證,引進了"美人瓜"pm-硒瓜。
讓它們"扎根"從事科技工作多年的劉先平在查閱大量資料,參考黏土種植西瓜的案例后,于今年4月開始試種65畝"pm-硒瓜".他帶領瓜農們從浸種、催芽、消毒到播種,仔細把關各個技術環節。播種后更是小心翼翼地松土、澆水、除草、捉蟲、施肥。這期間,劉先平和來村指導的科技人員一起做實驗,利用生物發酵技術分別調配出適合黏土、半沙土、賤土的有機肥料,還特意在瓜田旁養了幾十群蜜蜂為西瓜授粉。
6月底,首批西瓜終于上市。這批西瓜個頭都在8至14斤之間,含糖度也在12至16度之間,畝產5000斤左右。由于外觀奇特、口味甘甜,首批西瓜一上市就賣出了每斤10元左右的"黃金價".接著,他們又趁勢推出了西瓜采摘游,讓游客自己來摘西瓜。一畝西瓜畝產值6萬元,利潤在3至4萬元之間。
"黃金硒瓜"的種植成功,使燕壩村的產業結構得到有效調整,形成了蔬菜、柑橘和"黃金硒瓜"為主的立體特色效益農業。同時,還催生了一批擁有土地租金、勞務薪金、紅利股金、社會養老金"四金"農民,實現了農民多元致富,農村生態發展和農業長效增收機制。(懷兒)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