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市物價局成本監(jiān)審部門測算,通過控制產量,大圩葡萄品質更高,每畝收益達到7259.8元,同比增長5.17%,經濟效益約是種植糧食作物的12倍。
產量控制每畝少收25公斤
今年,市物價局價格監(jiān)測部門對包河區(qū)大圩葡萄種植成本和收益情況進行了調查。本次調查選定了較有代表性的普通品種“巨峰”和精品品種“醉金香”兩種葡萄,調查面積約32畝。鑒于大圩葡萄的銷售主要是以休閑旅游采摘為主,銷售方式基本是“坐地零售”,故本次調查的銷售收入以農戶平均銷售價格計算。
據調查,今年大圩葡萄種植畝均產量1215公斤,同比下降25公斤,降幅2.02%。葡萄產量小幅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大圩葡萄種植戶為了保證品質、控制產量,生長前期采取了除去多余漿果的措施。同時,由于當時雨水較為集中,導致部分漿果開裂,也造成產量減少。
科學種植畝均成本提高508元
在種植成本上,今年大圩葡萄種植畝均總成本10965.2元,同比增加508元,增幅4.86%。成本增加,主要是農戶為實現(xiàn)葡萄精細化種植,購置塑料滴管等工具材料和培植葡萄樹,增加了材料、人工、育苗等方面的成本。其中,工具材料費563元,同比增加11.49%;育成苗費1467元,同比增加4.38%。
另外,在葡萄生長過程中,水分控制尤為重要。而今年葡萄漿果生產期前期雨水集中、中后期高溫少雨,導致排灌次數大幅增加,每畝排灌費達到53.5元,同比增加114%。
收入提高畝均效益增加357元
良好的品質,以及旅游休閑采摘的產業(yè)模式,使大圩葡萄價格普遍高于其他地區(qū)規(guī)模種植的批發(fā)價格。今年,大圩葡萄平均銷售價格較2012年上漲1元/公斤,同比漲幅7.14%。去除成本,今年葡萄種植畝均凈利潤7259.8元,同比增加357元,增幅5.17%。
從種植葡萄收益看,仍成倍高于傳統(tǒng)糧食作物。以合肥市傳統(tǒng)的一季中秈稻一季小麥種植模式為例,2012年畝均產值1850元,畝均凈利潤600元。因此,種植(巨峰、醉金香)葡萄畝均經濟效益約是種植糧食作物的12倍。
大圩葡萄7月上旬少量上市,8月至9月大量上市,10月上旬基本結束,采摘期在3個月左右。
物價部門建議:為避免采摘期斷檔,應引進早熟、晚熟等品種,采用先進的種植技術延長葡萄采摘期,可進一步增加收入。
來源:合肥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