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區楓涇鎮楓北水稻專業生產合作社種植的早熟單季晚稻,首批10畝1013“老來青”晚稻,9月15日開鐮收割,9月18日首批新大米已趕在中秋節上市。
據種植這一早熟品種的全國種糧大戶包永華介紹,他所在的水稻專業生產合作社今年種植早熟單季晚稻80畝,除10畝特早熟趕在中秋節新大米上市外,其余70畝“老來青”單季晚稻均在9月下旬收脫并加工成大米,成為市民國慶節的“時鮮”農產品,農民們把它稱為“國慶米”。包永華說,“老來青”水稻成熟期早,水稻單產在900到920斤,每百斤稻谷出米率在65%,每畝水稻產新大米550到600斤。由于新大米米質糯,適口性好,國慶前上市的新大米每千克預計可以賣到16元,畝產值可達4000多元,是常規水稻畝產值的三倍以上。
近年來,區一批會經營的農民已經把增收的眼光放到了種植早熟單季晚稻上。據統計,全區今年國慶前后收割的早熟單季晚稻大概在800多畝,種植的品種以市農科院提供的1013“老來青”和早玉香粳等為主,大米品性以軟糯清香見長。這幾天,金山廊下萬畝糧田也有50畝早熟單季晚稻成熟,“金山島”大米將為市民的國慶餐桌再添一道新鮮食材。
來源:金山區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