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南常德市漢壽縣罐頭嘴鎮中心漁場的土地上,有200多個方整的池塘,它們一個挨著一個,綿延數里,煞是壯觀。池塘內,小甲魚們正在“沐浴”陽光,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很難想象,這片占地2000多畝的甲魚養殖基地,竟是“80后”農民劉坤一手打造。
9月17日,在中心漁場湘泓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的養殖基地里,記者見到了正忙著清塘的劉坤。一件白襯衣,配上一條牛仔褲,眼前這位“80后”的新型職業農民陽光帥氣,熱情健談。
33歲的劉坤是土生土長的農家孩子,從小,看著父親搞養殖,耳濡目染的他就對養殖充滿興趣。2006年,退伍回鄉的他,毅然放棄城里的工作,決定子承父業,開始踏上漫漫養殖路。
那一年,從父親手中接過“珍珠棒”后,劉坤傾注所有心血,學習如何養殖珍珠。在父親的指導下,技術不成問題,加上珍珠可以做成藥材、保健品,還可以用來美容,功能多,市場俏。很快,20多畝珍珠就找到“婆家”,一年下來,他純賺3萬多元。
初次涉水,劉坤嘗到甜頭,準備大展拳腳。然而世事難料,一年后,珍珠養殖開始叫停。“雖說珍珠價值高,但常年養殖容易造成環境污染。”提及當初自己的養殖路,劉坤很坦然。他說,當時珍珠養殖大面積減壓,唯有轉型,才能繼續完成“養殖夢”。
放棄家傳養殖業,養什么?劉坤陷入沉思。2007年,漢壽縣大力發展甲魚養殖,全力打造甲魚產業。頭腦靈泛、見過世面的劉坤,一下子就瞅準了商機,把眼光盯在甲魚行業。
憑借著“東風”,第一年,劉坤承包了7畝地,信心滿滿地開始甲魚養殖。可是,全縣養甲魚的人不少,如何才能在競爭中生存突圍?獨具慧眼的他想到了生態養殖。
從珍珠跳行到甲魚,技術成為第一難關。他開始四處奔波,學習參觀其他地區甲魚養殖基地,向附近的甲魚前輩請教。年輕好學的劉坤,很快就學會了養殖技術,這一年,他輕松賺了4萬元。
來源:中國水產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