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著上市,趕著窖儲。道里區榆樹鎮民主村,于國紅正忙著把地里曬好的白菜運到菜窖門口。白菜要扒掉黃葉再入窖,每天都要翻動一次,"氣體調控保鮮窖"能讓白菜在窖里也"呼吸暢通"經過一個冬天,保鮮效果可達到90%和"地頭菜"口感差不多,價卻是壽光白菜的一半。
目前哈市的窖儲菜主要來自道里區榆樹鎮民主村、阿城區阿什河街道辦、道外區民主鄉新立村、呼蘭區白奎鎮和五常市拉林鎮的幾個窖儲基地,其中大白菜和土豆占了很大比重,其余還有大蘿卜、胡蘿卜等。11月份至次年5月,它們將出窖上市,屆時可平抑"菜比肉貴"的高菜價,也將滿足地產蔬菜6成的自給率。
窖儲蔬菜9成以上保鮮度
道里區榆樹鄉新鄉村,二手車市場旁,一排排藍房頂,整齊劃一。村里人指給記者看,"那一片,就是道里最大的菜窖。"
哈爾濱公司擁有冷窖、常溫窖各2000平方米,年窖儲菜能力達到4000噸。煙霧繚繞中,公司總經理王國良穿著沖鋒衣正在開鏟車,他要將工人分揀好的一車70多袋的土豆下窖。
分揀車間里三四十名工人忙得熱火朝天,雇來的村民頭扎毛巾,三五一堆,坐在幾百噸新挖的土豆山里給土豆清土,剛挖出的土豆滿身裹著泥,新鮮的田野氣息彌漫在一千多平方米的分揀車間里。
村民們忙中有序,戴著手套熟練地給土豆清理泥土,然后裝袋封口,1.5元一袋的酬勞,一般人一天可以裝七八十袋。已經忙乎了三天的邱玉霞邊挑揀土豆邊說;"今年土豆價格高,自己家也賺了不少,早知道多種點了。"一會兒工夫,一麻袋土豆就挑揀完成,放在空地上,隨后幾名搬運工將幾十袋土豆搬上叉車,從分揀車間出來后直接將土豆存入常溫窖。
跟隨王國良的鏟車,記者步入這個2000多平方米的菜窖。入口處足夠開進去一輛"卡瑪斯"地窖的三面墻上分別開了11個長約50厘米、寬約40厘米窗口,"蔬菜水分會產生霧氣,這樣有助于室內潮氣的揮發。"王國良介紹說,"為了保證干燥,地上的固定點會散放石灰粉,同時也有消毒的作用。"這11個窗口,隨著太陽的轉移,會從不同角度灑進陽光,秋季溫度保持在六七攝氏度,比外面低至少十一二攝氏度。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