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可收四撥海菜
第一撥已注定顆粒無收
陰沉的天氣,清涼的海風。昨天霞關一個小碼頭邊站著幾十個人,他們的目光聚焦在不遠處的海面。那里浮著一大團黑色的棉絮似的東西,體積比小船大好幾倍--那便是被從海底卷起的養殖紫菜。
霞關社區一位漁業養殖專家介紹,紫菜是種在竹竿上的,這些竹竿被固定在海水中。
臺風一過,種紫菜的竹竿在水流中被沖散、沖跑。記者看了霞關幾片種紫菜的海田,水面上東一片西一片,滿目狼藉。
眾人的注視下,那團紫菜隨波逐流,終于漂遠。
漁業養殖專家說,當地養殖紫菜共分4撥,一般從每年的9月上旬開始養殖,至11月中下旬開始收獲第一撥。接下來,每隔1個半月,可以收獲一撥,直到第二年的初夏。
"一般來說,第一撥紫菜數量最多質量最好,價格當然也是最高的。"這位專家說,但根據目前的狀況來看,霞關社區今年的第一撥養殖紫菜,全都沒了。
記者按照每畝平均4000元的紫菜收購價計算,全社區2200多畝養殖紫菜,總損失接近1000萬元。
霞關社區碼頭附近城鄉公交車的站臺上賣小吃的楊女士,總能在清晨看到頂著海風和陰濕打理海田的紫菜養殖戶們。她說:"這碗飯不好吃,風里浪里賺點辛苦錢,現在臺風一過,一年收成大減,太可憐了。"
不甘心的養殖戶
頂著風浪想去看看自家紫菜田
劉新會不甘心。
他的船剛出碼頭就被風浪頂回來。他咬咬牙,又跟人借了一艘小船,放在自己的大船上,希望能增加點重量朝外沖--他就是想看看,碼頭外自己三十畝的紫菜田究竟怎樣了。
50歲的劉新會種了23年紫菜,碼頭外三十畝的紫菜田是他今年的"飯碗"現在看樣子是不行了……可是,還剩下多少?再說,萬一呢?
和劉新會一樣想法的養殖戶還有不少。
昨天早上10點不到,霞關上空剛有陽光,海面上就多了不少小船,想沖出碼頭去看看自家的紫菜田,可沒多久又回來了,"外面風浪太大了".
"外面風浪太大了,我們的小船出不去。"劉新會無奈地駕船再次靠了岸。
那里,是50歲的劉新會全部的心血--30畝養殖的紫菜。"我養了23年紫菜,全家就靠這個活的。"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