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三秋農業結構調整正在如火如荼進行,禹城市搶抓三秋農業結構調整有利時機,把設施蔬菜作為強市富民的助推器和牽引擎,加速推進設施蔬菜生產發展,打造設施蔬菜生產大市。目前,全市新增大棚蔬菜5500畝,拱棚蔬菜1萬畝,設施蔬菜總面積達19.7萬畝,占全市蔬菜播種總面積的60.4%.
以服務帶發動,營造設施蔬菜生產濃厚氛圍。市蔬菜局強化服務職能,抽調精干技術人員組成4路"科技服務宣講團"逐鄉鎮、挨家挨戶走訪蔬菜種植大戶,現場指導解決菜農實際生產中遇到的問題,并就設施蔬菜與露地蔬菜和小麥、玉米等農作物的種植效益進行科學對比,鼓勵菜農發展設施蔬菜。已累計發放便民聯系卡3000多張,技術資料2000多份,為菜農解決栽培技術、棚體建設、農資等實際問題60多件,受到了菜農的熱烈歡迎,在全市營造了大干快上設施蔬菜生產的濃厚氛圍。
科學合理規劃,搞好產區布局。按照德州市規劃的"三大板塊"、"六大區域"著力抓好以市中辦、安仁等7個鄉鎮為中心的"一地、兩園、三線、四方和多點"五個方面蔬菜產業布局。"一地"為安仁鎮萬畝品質蔬菜基地;"兩園"為向陽坡生態科技示范園、安仁前寺食用菌示范園;"三線"為宋夏路、308國道、316省道三條蔬菜線建設;"四方"為市中辦夏季莊、辛寨河西劉拱棚蔬菜方,梁家、張莊大蒜方,十里望蓋韭方,辛店沙河辛無公害西瓜方;"多點"為以食用菌、西芹、馬鈴薯、拱棚蔬菜為特色的專業村、生產基地,全力打造西紅柿、蓋韭、西瓜、芹菜、大蒜、食用菌6大特色產業。
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掀起設施蔬菜生產高潮。首先改善基地基礎設施。在設施蔬菜集中產區結合農業開發,加強生產道路、排灌溝渠等設施的修整改造,配備必要的水電設施,搞好蔬菜集中產區的農田基本建設,力爭做到蔬菜集中產區的"溝、渠、路、林、橋、涵、電"等配套齊全。其次加快老舊棚室升級改造。重點在市中辦、安仁鎮大力推行結構合理、性能優良的新型棚室,科學選用棚室骨架、覆蓋材料,提高采光保溫性能,增強抗御自然災害能力,并積極推廣機械卷簾、肥水一體化等自動化控制裝備,提升機械化操作水平、規模化生產能力。全市已改造舊棚3000多個。最后狠抓新棚建設。采取合作社社員統一調地、反租倒包或采取聯戶調整、戶間對換的辦法,鼓勵群眾新建大棚,在大棚建設上,做到了統一規劃、統一施工、統一調度、統一技術"四統一".房寺鎮張靳明社區原有蔬菜大棚170個,今年結合秋季農業結構調整又新流轉土地220畝,新建冬暖式蔬菜大棚45個,園區冬暖式蔬菜大棚已達215個,成為我市單體規模最大的設施蔬菜基地。
來源:中國水果蔬菜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