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不僅我我國的漁業資源面臨緊缺的問題,其它各國家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烏魚,相信大家都知道,目前其漁獲量較之前相比已經減少?!半S著氣候變遷、海洋表水升溫,造成海上漁業資源逐漸匱乏。其中兩岸野生烏魚的漁獲量已從上世紀80年代的100萬尾左右,降到目前的不到30萬尾。因此,提升海洋資源養護、管理和利用水平是很有必要的?!比涨?,在福州舉行的一場研討會上,兩岸海洋漁業專家發出了這樣的疾呼。
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臺灣水產學會、福建省水產學會等單位聯合舉行的海峽兩岸海洋漁業養護與共同開發青年科學家研討會,日前在福州舉行。在兩天的會期中,來自海峽兩岸的200多名與會代表齊聚一堂,探討海洋漁業和資源保護,而烏魚養護成了一個重要議題。
兩岸漁民的“烏金”
“烏魚是海峽兩岸交流最具代表性的魚種之一。”臺灣海洋大學教授李明安告訴記者。
據了解,烏魚,學名鯔魚,屬于暖水回游性魚類。通常生長在長江流域出??冢磕甓燎昂?,當海水溫度驟降時,烏魚群便隨著洋流南下,游過臺灣海峽,經新竹、苗栗、臺中、嘉義、臺南、高雄一路南下,到臺灣西南部的“云彰隆起”海棚后開始產卵,然后再返回大陸。“只要冬至一到,臺灣漁民就知道滿腹魚子的烏魚就要來了,這也意味著冬季即將降臨,所以,烏魚也被漁民稱為‘信魚’?!崩蠲靼舱f,在臺灣有句諺語“小雪小到,大雪大到,冬至后10天烏魚就沒了”。
“烏魚具有獨特的經濟價值,被兩岸漁民視為重要漁獲?!睆B門集美大學教授黃良敏表示,雌烏魚的卵巢稱之烏魚子,是名貴珍肴;雄魚的精巢稱為烏魚膘,亦被奉為滋陽補腎圣品,價值不菲。唐朝時,中塬已經可以吃到東南沿海的烏魚與烏魚子;宋元時期已有許多漢人,在澎湖定居,并且有很多漁船至臺灣捕魚。在臺灣,叁四百年前,島內漁民捕烏魚要向官方登記,繳納漁稅領取烏魚旗,才能出海捕烏魚;臺灣戒嚴時期,漁船出海管制十分嚴格,但在烏魚汛期,只要是捕烏船,則可隨時出入港口,不受限制,捕烏魚的重要性可見一斑。
來源:中國水產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