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0月11日從重慶市科委了解到,重慶市農科院等科研團隊在國內首次應用一個特用玉米優良自交系s181,成功培育出12個突破性玉米品種,為此獲得2012年度重慶市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混血"s181攜帶眾多優良基因
特用玉米,即具有特定用途的玉米類型,比如起源于西南地區的糯玉米,就是目前國內種植面積最大的特用玉米。
市農科院院長、玉米專家唐洪軍說,過去的糯玉米品種雖然糯性好,但產量卻很低。為了解決這一瓶頸,科研人員花了6年時間,才成功創制出s181.
據介紹,s181其實是"混血",與2種普通玉米骨干自交系以及重慶優質糯玉米地方種質"萬糯"都有"血緣關系",所以,其攜帶了三者的優良基因,用它作為父本或母本,已培育出l12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家級或省級審定玉米品種。
平均畝產翻番,鮮銷時間拉長
據了解,由s181培育出來的渝糯系列玉米品種,在我國21個省區市進行了廣泛應用,累計推廣641萬畝,渝糯也成為國內覆蓋區域最廣、面積巨大、花色品種豐富的糯玉米主推品牌。
唐洪軍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以前很多地方品種,畝產在300-400公斤左右,但現在,渝糯系列玉米品種,平均畝產能達800公斤,實現了翻番。如果按2元/公斤計算,那么,每畝產值1600元,產值就翻了倍。"此外,一般來說糯玉米在每年6月會大量產出上市,而通過選取s181當中的優秀基因,組配更多玉米品種,能把玉米的鮮銷時間拉長,這樣,人們就能吃到更多的新鮮玉米。"唐洪軍說。
(張亦筑)
來源:重慶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