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媒體稱,由于大米產量達到極限,同時北京展現出支持廉價大米進口的姿態,據政府預測數據,持續10年的中國大米產量上升期很可能在2013年劃上句點。
據美國《華爾街日報》10月15日報道,政府糧食政策智庫中國國家糧油信息中心預測,2013年中國大米產量可能達到2.028億噸,下滑0.7%,這將是2003年以來中國首次出現大米產量低于前一年的情況。在農業部12月份公布年度糧食數據之前,該中心的數據備受關注。
報道稱,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米消費國和生產國,占全球產量的1/4.但分析人士稱,由于更多土地轉為工業用地以及人口持續從農村轉向城市,中國大米生產面臨壓力。
報道指出,大米平均產量也在下滑。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稱,2013年每公頃大米產量很可能下降1.7%,至6.7噸。相比之下,每公頃玉米(2351, 1.00, 0.04%)的產量很可能上升2.6%,每公頃小麥產量上升1.6%.
分析人士指出,最適宜種植水稻的南方濕潤地區的農田大量轉作工業和住宅用途。荷蘭合作銀行農業分析師潘晨軍說,大米產地日益轉向較干旱的北方地區,而在北方地區種植水稻很難獲得高產。
潘晨軍和其他分析人士說,大米平均產量停滯表明提高產量的可行技術創新也可能達到極限。中國水稻專家研究出了一種"超級大米",能使平均產量翻番,達到每公頃13.5噸,但許多農民在經濟上承擔不起這種雜交水稻。
報道認為,如果中國大米產量下降的趨勢持續下去,將為全球大米出口商提供更多機會,因為中國市場的吸引力越來越大。由于中國收入水平提高以及民眾擔心許多國產食品的有毒物質超標,中國總體糧食進口正在增長。
報道稱,2012年中國進口大米230萬噸,較2011年的57.8萬噸出現大幅上漲。此前幾年,中國大米進口量通常不超過40萬噸。據悉,中國進口的大米主要產自巴基斯坦、越南和泰國。
報道指出,北京有意考慮進口更多大米。長期以來,中國政府一直將大米年進口量上限設為532萬噸,以保護國內大米生產者,防止國家依賴進口。
(傲陽)
來源:本網論壇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