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全市香榧總產量450噸,今年是‘大年’,有望達到700噸,但價格相比去年跌了大半。”近日,嵊州市林業局有關負責人表示,眼下香榧即將上市,嵊州設立了專項資金,并確定了推進品牌整合及外出定向開展推介等方式,積極推銷香榧。
今夏的持續高溫,對不少農產品生長造成不利影響。不過,盛產于會稽山脈兩側的香榧產量有增無減。不僅嵊州,同處會稽山脈的諸暨市,也是產香榧的重鎮。據了解,該市今年香榧產量有望達到1000噸,但同樣面臨量增價跌的現實困境。
“今年可以收2000公斤青果,去年只有700公斤。但今年青果收購價每公斤只有30元左右,去年是每公斤80多元。”嵊州一名榧農表示,盡管產量增加兩倍多,價格卻跌了六成多,因此收入并未增加,而且前來收購的人也比去年少了很多。
嵊州素有“中國香榧之鄉”稱號,對嵊州而言,香榧產業是生態產業,也是富民產業,更是山區農戶的支柱產業。目前香榧種植面積達11.5萬畝,總產值累計已超過2億元。
嵊州市林業局負責人說,即將在義烏舉行的中國森博會,嵊州的33個展位中有將近一半計劃用來展銷香榧。
另外,對當地榧農來說是個好消息,今秋開始凡是嵊州產的香榧將有統一新標識:該市將所有的香榧品牌整合成“嵊州香榧”,并設計出統一的標識、包裝,并采用母子商標形式,對外進行銷售。
來源:杭州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