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醴陵市大障鎮汪家垅村108畝第四期超級稻示范基地上,經過收割機作業、現場過秤,畝產1000公斤的攻關新品種“隆兩優華占”收成喜人,達到畝產803.1公斤。
在耕地資源日益緊張的形勢下,推廣高產優質高效水稻新品種及配套技術,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大課題。作為全國種糧大縣和重要的商品糧基地縣,近年來,醴陵市持續加大糧食生產創新發展的力度,與國家雜交水稻研究工程中心等單位展開緊密合作,全面示范推廣超級稻高產栽培,全市超級稻種植比例達到70%以上。今年該市又組織專門人員創辦了10個超級稻示范基地,面積達8萬多畝,并成功承辦了全省超級稻生產現場會。
“隆兩優華占”是第四期一季超級稻畝產1000公斤攻關新品種之一,該品種與其他同類品種相比,具有落色好、結實率高、米質優良、抗倒性強、抗稻瘟病、更適合機械化收割等特點。通過測算,該品種株高110厘米以上,畝平有效穗數19.46萬穗,穗平總粒190粒以上,結實率90.83%,千粒重26克。
水稻收割前,“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曾親自來到示范基地進行現場檢查指導。他認為,盡管今年遇到幾十年不遇的特大干旱,“隆兩優華占”在醴陵示范基地仍表現出了強大的優勢,抗倒伏特性已完全顯現,是名副其實的“金剛不倒鐵桿水稻”,一季晚稻平均畝產超過800公斤已高出同類品種產量20%左右,明年可作為一季晚稻的新品種大力推廣,這是一個“重大突破”。
來源:湖南農業信息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