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巴掌大小的螃蟹,竟然要用5米多長的繩子五花大綁。調查發現,在售的螃蟹多數都經過了捆綁,且單價越貴的螃蟹,捆綁的繩子越粗、越長。
非但不同品種的螃蟹使用的捆繩不一樣,同種蟹的捆繩也有粗繩、細繩和有繩、沒繩之差,而這個差最高達到了30元/斤。
如果說綁繩粗細用肉眼就能分辨,那綁螃蟹的皮筋里“門道”可就多了。一位從事海鮮銷售的業內人士表示,同樣是皮筋,也有吸水和不吸水之分。目前市面上綁蟹的皮筋主要有3種:一種是粗的吸水皮筋,表面看起來不太光滑,有點“磨砂”的感覺;一種是不吸水皮筋,基本是老式的半透明皮筋,顏色有點泛黃,表面看起來有些反光、很光滑;此外,還有一種極細的透明皮筋,綁在螃蟹身上幾乎不可見,重量也可以忽略不計。有業內人士表示,換繩、添繩已經是行業內很普遍的做法,而螃蟹帶繩出海也是“行規”。
2004年,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牽頭,會同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聯合公布了《零售商品稱重計量監督管理辦法》,其中對于海(水)產品的稱重以及產品包裝如何計重,均有明文規定:稱重范圍小于等于2.5千克的海(水)產品,負偏差不得高于5克。經營者不得將包裝的重量計入商品的重量。
來源:健康飲食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