粳稻(medium to short—grain nonglutinous rice或japonica rice)是粳型非糯性稻的果實,具有耐寒、耐弱光和忌高溫的特點,主要分布在我國北方、長江中下游地區、以云貴高原為主的高海拔地區以及韓國、日本等。
粳稻根據播種期、生長期和成熟期的不同,可分為早粳稻、中粳稻和晚粳稻三類。一般早粳稻的生長期為90—180天,中粳稻為125—150天,晚粳稻為150—180天。
近幾年來,隨著粳稻米需求量剛性增長,以及價格高漲、農民種植效益提高,加之國家加大優質稻谷種植結構調整等因素的支撐,我國粳稻,尤其是優質粳稻種植面積不斷增加。其中,東北地區增幅明顯,南方少數秈稻產區也開始嘗試粳稻種植。栽培技術提高、水資源擴建,使得粳稻質量逐步提高,商品量連年保持高位,品質也得到進一步提升,加工出來的粳米,米粒光潔,口感香甜。目前全國有50%以上的居民都在食用粳米,稻花香、超級稻、優質長粒等優質品種受到廣大群體的青睞。
粳稻的種植生產
我國粳稻主要分布在淮河以北的北方粳稻區、以江蘇省為核心的江淮粳稻區以及以云南省為核心的云貴高原粳稻區,其中北方粳稻區又包括東北粳稻區、華北粳稻區和西北粳稻區。粳稻種植最集中的是東北粳稻區和江淮粳稻區,種植面積分別占粳稻總種植面積的50%和37%.東北粳稻區每年4—5月份開始種植,9—10月份收獲,一年種植一季;江淮粳稻區每年5—6月份種植,10—11月份收獲,一般與小麥或油菜輪作。
2001年以來,我國粳稻種植面積和產量不斷增加。據國家糧油信息中心統計,2012年粳稻種植面積為856萬公頃,比2001年增加177萬公頃;2012年粳稻產量為6444萬噸,比2001年增加1810萬噸;兩者均創歷史新高。
來源:期貨日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