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溝油”等事件曝光后,消費者對于食用油的安全問題也開始關注。消費者追求的無非“放心”二字,于是,號稱“無添加、純正”的鮮榨食用油開始流行。還有一些消費者轉而嘗試在家榨油。
10月16日上午,記者走訪一些大型農貿市場發現,農貿市場中“鮮榨油”頗受歡迎。一家流動的現榨芝麻油攤點生意不錯,不到半小時就賣了6瓶芝麻油。消費者介紹,這里的油能看到是怎么榨出來的,比較放心。
另外,記者在淘寶上搜索家用榨油機,發現有2662件寶貝,價格從498元到6000多元不等,不少產品月銷售都過百臺。記者查看其產品介紹發現,這些家用榨油機多采用物理方式壓榨,能壓榨花生、大豆、油菜籽、芝麻、油葵、胡麻籽、山茶籽、棉籽、花椒籽、核桃仁、桐籽、蓖麻、杏仁等多種油料作物,并號稱能充分保留各種油料中的有效成分不被破壞,完整保存油中活性物質,而且有效杜絕酸、堿、鹽、重金屬等有害物質殘留,從而“保證油質清香,原汁原味”。
購買家用榨油機的李先生告訴記者,自己加工食用油雖然麻煩,成本也高了很多,但自己榨油是原生態,原料、加工環節自己都能看到,吃得放心。
但是,北京理化分析測試中心主任劉清珺表示,鮮榨油俗稱“毛油”或“粗油”。根據我國相關規定,這種未經過精煉的植物毛油是不能進行對外銷售的,只能作為成品油原料。如果對照國家食用油標準理化指標,鮮榨油很多指標可能都不達標,屬于不合格產品。
食品與營養信息交流中心的專家阮光鋒表示,大肆推銷家用榨油機對消費者其實是一種誤導,毛油中可能存在很多雜質,很容易造成安全隱患。他介紹說,原油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脂肪酸酯的混合物,俗稱中性油。除中性油外,原油中還含有非甘油脂物質,統稱雜質。原油中雜質多樣,通常含有水分、機械雜質、游離脂肪酸、微量金屬化合物等,同時還可能含有砷、汞、殘留農藥等,這樣的油脂可能給健康埋下隱患,是不宜食用的。
來源:食品產業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