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稻蝦共作在我國多個地區都得到了顯著的推廣、發展。據悉,近日,湖北省潛江市市委副書記龔定榮近日來到養殖基地進行了蝦稻共作的調研工作。
10月23日,潛江市委副書記龔定榮率市委辦、市農辦、市農業局、市水產局等單位主要負責人就蝦稻共作基地建設進行調研。一行先后參觀了龍灣鎮黃橋村、熊口管理區馬長湖分場、老新鎮紅星村和白鷺湖管理區關山分場蝦稻共作基地。
龔定榮在調研時強調,推廣蝦稻共作模式的目的就是要把老百姓的勞動強度降低的同時,大幅度提高老百姓的收益,各地要以建設高標準蝦稻共作基地為重點,抓好老基地的提檔升級和新基地的達標建設。
在龍灣鎮黃橋村蝦稻共作養殖基地,龔定榮與養殖戶面對面交談,詳細了解了通過蝦稻共作模式給農民創造的實際經濟價值以及農民目前的養殖情況;在熊口管理區馬長湖辦事處,龔定榮對新開挖的蝦稻共作基地建設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馬長湖分場的蝦稻共作基地建設標準高,基礎設施較為完善,值得在全市各地進行推廣;在老新鎮紅星村和白鷺湖管理區關山分場,龔定榮對當地積極服務,主動作為,認真落實蝦稻共作面積表示肯定,要求當地要繼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水、電、路要保持暢通,形成規模,形成標準,同時,要積極抓好養殖戶培訓,提高農民種養水平。
蝦稻共作模式是潛江市不斷創新稻田綜合種養模式,在原有“蝦稻連作”模式基礎上創新研發的,通過一年來的宣傳推廣,全市現已發展蝦稻共作模式近5萬畝,并在熊口管理區、白鷺湖管理區、龍灣鎮、老新鎮、漁洋鎮等地建立了千畝以上高標準連片基地。下一階段,市水產局將進一步做好蝦稻共作跟蹤服務,積極開展技術培訓,確保蝦稻共作模式取得成功。
來源:中國水產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