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辛苦務農不如外出打工掙錢多,糧食產量大卻感嘆補貼少,這是記者在吉林、江蘇、河南等糧食大省調研時,當地農民反映出的諸多種糧困惑。同時,盡管我國已經取得糧食生產“九連增”,但糧食主產區的財政資金緊張狀況未得到改善,糧食生產越多,經濟越落后,讓糧食主產區陷入“糧食大省、經濟弱省、財政窮省”的怪圈。而長期下去,勢必會影響糧食主產區政府抓糧積極性,甚至放松糧食生產,影響國家糧食安全。
種糧一年不如打工一月
在家辛苦勞作一年喜獲豐收,但最終賣糧收入與外出打工收入相比顯得少得可憐,這嚴重挫傷了農民種糧積極性。
45歲的溫付軍是山東省禹城市房寺鎮的農民,多年來一直和幾位子侄在北京市大興區做建筑工,由于麥收將近,溫付軍正準備著回家忙麥收“說實在話,每年到這個時候都很矛盾,回去吧,就是那幾畝地,賺不幾個錢;不回去吧,家里人忙不過來,我在這里打工,每月至少有三四千元的收入,咋算都比種地強。”
由于種糧成本大幅上升,種糧收益并不高。“今后農資價格上行壓力加大、生產用工成本上升、全社會工資水平上漲的趨勢難以改變,而糧食價格的提高又受到諸多因素的制約,種糧比較效益偏低的問題將日益突出,‘種地一年不如打工一月’,嚴重制約了農民種糧積極性。”湖南省糧食局副局長石少龍向《經濟參考報(微博)》記者表示。
據介紹,湖南省糧食局2012年調查表明,農戶種植一畝雙季稻,畝平凈產值980元左右,種一畝雙季稻平均要12個左右工日,日種糧工資收入只有80元左右,而在農村一天零工可得收入120元左右,在城市從事建筑、裝修等技術性工作,一天可得收入150-200元。2005年-2012年每畝雙季稻種植效益比種植棉花、烤煙和西瓜的效益分別低25%、26%和17%,種植黃瓜、辣椒和蓮藕的效益分別是種植雙季稻收入的3.1倍、2.5倍和3.9倍。
來源:經濟參考報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