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滬郊晚稻已大面積開鎌收割,增產增收已成定局,其中近年來大力推廣種植“水稻豐產方 ”功不可沒。據金山區漕涇鎮近日召開的“三秋”工作會議上傳出消息,全鎮20030畝晚稻又喜獲豐收,畝產可達600公斤,可比上年畝產570公斤增加30公斤,而“水稻豐產方 ”比一般糧田普遍增產10%左右。更重要的是有效帶動了全鎮晚稻豐產豐收,據測算,該鎮今年僅晚稻一熟可增加糧食60多萬公斤,種糧農戶僅此一項增加經濟收入150萬元多。當前全鎮正滿懷豐收喜悅全力以赴投入“三秋 ”工作,以好中求快的優異成績迎接創建上海市農業示范鎮的成功驗收。
近日來,在漕涇鎮農村到處可見收割機田頭穿梭往來,隨著隆隆機噐聲農民們將黃澄澄稻谷裝車運向曬谷場。鎮農技站長沈仁觀喜滋滋地告訴筆者,今年晚稻生產在罕見高溫干旱以及臺風暴雨等不利氣候條件下喜獲增產增收,其中重要一條原因是鎮村干部和農業技術人員與承包農戶合力種好“水稻豐產方”,讓豐收方出經驗、亮新招,使之成為帶動全鎮水稻生產的“樣板田”。
據了解,漕涇鎮現種植1個鎮級千畝“水稻豐產方”,16個村級百畝“水稻豐產方”,涉及晚稻面積3540畝。鎮級千畝“水稻豐產方”主要由鎮政府和農技站負責技術指導,而村級百畝“水稻豐產方”主要由所在村委會負責技術管理措施。從播種開始鎮村干部和農技員經常與種糧大戶在田頭研討栽培技術,觀察作物生長狀況,針對發現的薄弱環節,及時提出應對措施,使豐產方在秧苗栽培、植保機械、抗御自然災害和病蟲害防治等方面領先一步,尤其在推廣新技術新品種方面起到示范引領作用。
今年6月起氣候連續百天高溫干旱,對稻苗發育生長極為不利。鎮村干部與農技人員深入豐產方密切關注氣候趨勢與稻苗生長影響狀況,及時提出抗災措施,指導農戶加強機械灌水,嚴防稻田斷水缺水,以適宜深水促進稻苗分蘗發棵,緩解天氣“上缺水”的不利影響。進入九月后又遭遇臺風暴雨,正值晚稻灌漿結穗決定產量的關鍵階段,鎮村干部深入田頭及時引導農戶排水抗澇,開動機械及時排除暴雨及大潮汛倒灌的積水,確保了稻苗正常生長。
“建設高水平的設施糧田,對奪取水稻豐產方高產增收至關重要”。這是增豐村黨總支書記陳希平的實踐體會。據了解,增豐村近幾年來積極發展農業集約化生產取得顯著成效,全村已建有9家農業合作社、1個千畝“水稻示范方 ”和3個百畝“水稻示范方 ”。該村上半年建設的海濱機口及備戰機口,智能化高標準泵站以及新建的高強度管材地下渠道、水泥明溝、涵洞等設施,使糧田設施建設躍上高水平,在抗御高溫干旱和臺風暴雨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豐產方作物豐收的“衛士”,其中千畝“水稻豐產方”畝產糧食可達650公斤以上。
來源:人民網
以上是網絡信息轉載,信息真實性自行斟酌。